1.《渔舟唱晚》与《春江花月夜》的关系?

2.推荐几首古筝曲

3.适合朗诵水调歌头的纯音乐

古筝独奏名曲欣赏春江花月夜_古筝十大名曲欣赏春江花月夜画心渔舟唱晚

可以选《春江花月夜》,意境和含义都很好。

其他适合婚礼上弹的古筝曲目:

凤求凰

彩云追月

婚礼进行曲

愿得一人心

花好月圆

渔舟唱晚

扩展资料:

春江花月夜原为中国传统琵琶曲,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后春江花月夜也成了古筝名曲,A调。抑扬顿挫,柔柔似水,优雅优美非常好听。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

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古筝曲

《渔舟唱晚》与《春江花月夜》的关系?

音乐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很直接的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文化。 和诗词赋一样,曲也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十大名曲指的是: 《广陵散》《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胡笳十八拍》《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这十大名曲的历史来源以及与此相关的诗词,有利于欣赏古典。

一、《广陵散》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广陵散》便是表达了一个复仇之人的情怀。

自始至终,此曲就充满了腾腾杀气。满腔怨怒,无边的仇恨倾注一曲,感天地,泣鬼神,几千年来让人感慨万千。《广陵散》本应是“聂政刺韩王”。这个聂政可不是个平凡之人,其父因为韩王治剑,误期而被韩王所杀。

这杀父之仇深深地刺痛了少年聂政的心,从此他就铁心要报这杀父之仇。

历史上满腔怨恨的的人不少,励志复仇的人也很多,但没有一个人能象他那样刻骨铭心,孜孜以求。在初刺韩王失败后,他抛妻离家,隐匿深山,遇仙学鼓琴,漆身变形,吞炭变声。七年而出,复逢其妻,因其牙齿而险被其妻认出,于是再入山中,以石击齿,然后操琴而出,混迹都市,以琴声闻于世,而再也没有人能认出聂政来了。借此名声,他终于等来了机会,韩王招他进宫弹琴,聂政便用他多年练成的琴声把韩王震动,然后刺杀了韩王。他所弹的曲子便被后人续弹,这便是后来的《广陵散》。 此曲是中国现存的古琴曲中少有的充满了仇恨和怨气的琴曲,一个人把复仇做得如此艺术化也是千古一人!

二、《春江花月夜》

春、花、江、月、夜。这五个字,每一个字都可以是一幅美丽的画。而把这五个字放在一起那就不是简单的一幅画了,即是孕育了大自然灵感的壮丽篇章。让人心旷神怡,思绪飞扬。这是一幅静止的画,但当自然的美融入我们的心灵,特别是诗人和乐师的心灵便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共鸣的产品便是宝贵的诗词乐章。

音乐是一个文化,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的时候最好去读一些古诗词,这样就会丰富你的想象力,让美妙的音乐和你的心灵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飘飘如入仙境,使你回味无穷。

让我们先放开音乐,打开唐诗,去欣赏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吧。

在浩浩的唐诗的海洋中,这个张若虚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留下的诗一共只有两首,而这一首《春江花月夜》则是一诗压全唐,是唐诗中的精品,作者写的是春江花月,而通篇却藏着一个情字。月可落,花可谢,春可尽,江水可流,而情最难得,也不可失。

曲因诗而来,而曲比诗更美。

《春江花月夜》一曲原名《夕阳箫鼓》后用诗名,流传于今。也许当年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到的仙乐便是这让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吧!

三、高山流水

“知音”二字应从“知琴音”发展而来。而知琴音者,钟子其也。

在几千前的一个狂风浪涌,大雨漂泼的中秋之夜琴手伯牙泊舟山崖之下。

雨过天睛,明月初照。伯牙对月动情,欣然抚琴。

一曲未了而琴弦已断。伯牙心惊在这荒山之中有那个高手在听琴呢。此时,钟子期出现了,他乃一貌不惊人一樵夫。这一见,便产生了一段千古佳话,旷世情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的心中想着泰山,音从指尖流出,钟子期说,你的琴弹得真好,我看到了巍巍泰山。当伯牙调拨琴弦,意在流水,钟子期便又欢快地说,我听到了洋洋的流水声。面对这样一位知琴音者,伯牙感动万分,从此视钟子期为人生知已,知音便成了知已,知心的代名词。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从此再不弹琴。人间真情在此被演绎成千古绝唱,感天动地,是人间最美的情。

一曲《高山流水》从伯牙开始,代代流传,原为一曲,但在流传的过程中又独立成《高山》和《流水》相对独立的两章。

高山巍巍,流水涓涓,诉不尽无限深情,说不完千古相思。

绕梁之音,永久飘扬。

四、渔舟唱晚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名人。

中国的文化人几乎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年轻时发愤读书,为的就是有一天金榜提名,光门耀祖。同时也可以报效国家。可谓学而优则士,士而优则学。

但是,仕途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无数的文人都被这仕途生涯中被折腾得伤痕累累,心力憔悴。于是便产生了归隐之心。厌倦了滚滚红尘,返依自然就成了他们心灵的向。于是便产生了隐居文人以及隐居文化。即使没有归隐的决心,但山青水秀的自然永远都是文人心灵的归宿。

唐代诗人王勃,登上滕王阁,面对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听收网的渔翁在渔舟唱晚,心潮顿起,浩然一叹: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渔舟唱晚》一曲便便源于此诗。茫茫清江头,夕阳西沉,波光映渔舟。渔翁唱晚,其声朗朗,渔舟飞驰,众鱼推舟,归隐于茫茫夜色中。此情此景让人心生留恋。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为之心动,甚至有人甘愿放弃功名,风雨垂钓,走完人生的旅途。

听一曲《渔舟唱晚》把浮躁的心灵来静化,来沉淀。

五《胡笳十八拍》

我们也许都知道文姬归汉的故事。而《胡笳十八拍》即是西汉未年蔡邕之女蔡文姬所作。

这蔡文姬因父之故,从小接受了诗书的熏陶,聪明和悟性使她成为一代才女。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才女是不求有惊天动地之举的,只求能平平安安度其一生。嫁个知冷知热的男人,相守一生已是万幸,真不愿再有企图的。

然而命运却与这个不愿与命运抗争的小女子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从此把她推向茫茫荒漠,一去便是十二年。她从一个汉家的娇娇女嫁作胡尘妻从此生儿育女,几成荒漠中的一棵草,随时都可能被沙漠吞噬。

但是,命运是作弄人的,在几乎她把她所有的一切都留给荒沙的时候,当时已逐鹿中原的曹操却想起了她…一个朋友的女儿,于是以重金从胡人手中将她救出。

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知识女性经过了那么多的精神磨难,风风雨雨,艰难苦痛,她忍受着,挺立着,但随时随地的她内心的岩浆是在冲突着,在寻找突破口,就这样一曲惊世绝俗的《胡笳十八拍》乐曲便喷涌而出,这是一个女人的心情激荡,感天动地,十八拍,每一拍都是如歌如泣,让天下知音心潮难平。

旷世才女,绝代佳音,名字与曲艺千古共存,流芳百世。

在欣赏此曲的同时,最好先读一下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诗,诗曲共赏,回味无穷。

六《汉宫秋月》

“金屋藏娇”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汉武帝刘彻,在他还没有成为汉家天子时,曾笑指青梅竹马的阿娇说:“若得阿娇作妇,当金屋贮之也”。及年长,刘彻果不失前言,娶陈阿娇为妻,并封为皇后。

一个女人能得到如此的荣耀当是三生有幸,但很快的她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男人,一个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男人,他对女人的态度是相当不一般的。所谓伴君如伴虎,陈皇后并没有被金屋贮之。相反地却成了刘彻的心患。可怜的她费心费力,想换回皇帝的那一份真情。然而事与愿违,她的一切努力都成了埋葬她自己的泥土,刘彻厌倦她了,甚至觉得她是那样的可恶,于是青梅竹马的情意已抛弃,夫妻的恩爱也全无,昔日的皇后已成为长门宫中的怨妇。满腔的怨恨只对那汉宫秋月独自吟。曾想改变这一切,不惜千金买赋。但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并不能改变她的命运,却成了千古笑柄。

这是诗人白居易对阿娇的深深的同但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并不能改变她的命运,却成了千古笑柄。

阿娇太重情了,而且是用心想维护她的爱情,但可惜,她不是卓文君,那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的刘彻则根本不能同司马相如相比,所以阿娇也只能在长门宫中对月长恨了。

但一个女人的情即使改变不了她所爱的男人的意志,但也能让天下人为之动容,长问宫中的那满腔忧怨终成历代文人的话题。诗词,戏剧,曲赋都在为她诉说,为她不平。

《汉宫秋月》即由《长门怨》演变而来,千古沧桑,物是人非,此曲长存,让我们思索那爱情的真谛。

七、《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称《梅花落》或《梅花引》。本笛曲,后改琴曲。音乐一回三转,因在同一主题上徘徊往复三次,故名《梅花三弄》。

东晋,曾经战火纷飞。桓子野,这位曾经在淝水之战中建立威名的英雄在一次不经意中偶遇王羲之的三子…爱竹成瘾的王徽之。

王徽之明知桓子野的显贵名声竟大胆地拦路求曲,而桓子野也不言不语握管吹曲。两个名人的相遇便产生了这样一段传世佳话和旷世名曲。

《梅花三弄》原曲意是送别,但后转为颂梅。听此曲让人心旷神怡,在悠悠的琴声中梅花的身影飘然而至,清香四溢,享受到无限的美丽纯净。

八《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一听此曲名,我们便神情为之严肃,三面埋伏也许尚有退路,但是,十面埋伏啊,纵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冲出这包围圈了。

事实更是如此,此曲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严峻的战争局面。

垓下。时间在这里凝固。成王败寇在此一决。

刘邦兵临城下,把项羽团团围困。

四面楚歌,英雄末路,壮士心惊。

“须夷垓下贼星起,歌声绕缭凄入耳。吴娃捧酒横秋波,霜天月照空城垒。力拔山兮忽到此,骓嘶懒渡乌江水。”

这是一场草木皆兵的战争。那韩信其实并非用的十面埋伏,而是用四面楚歌击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十面埋伏》一曲所描述的就是这场残酷的战争。

在气势飞扬,急雨狂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风云的骤变。同时也为英雄末路而叹息。

九《平沙落雁》

曾经搏击长空,八面威风。曾经志在万里,声震苍穹。而今老了,再也飞不动了,降落在茫茫荒沙,四面而顾,其心也哀。

鸿雁如此,而人呢,睹物思人,英雄暮年泪亦满襟。《平沙落雁》一曲就是英雄暮年,老骥伏枥的悲歌。

平沙落雁果有些凄凉,英雄暮年也让人痛惜。但是如果你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领略这世界这人生,便会心静如水的。再辉煌的喜剧也有落幕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春时轰轰烈烈,暮年时隔岸观火也是人生的境界之一。《平沙落雁》让我们把茫茫红尘来细细品味。

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 此曲分上下两部分,上曲为《阳春》下曲为《白雪》。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在欣赏古乐曲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乐师一个个都是胸怀世界的人物,他们已经超越了他们自身,他们已经和大自然和整个人文世界溶为一体。他们的心有时波涛不惊,有时又翻江倒海。他们追寻的是万物的灵性,人间的至美。

只有至真至美至善的心灵才能完成如此完美无缺,如此激荡人心的乐章。

这位师旷便是这样一位胸怀坦荡、努力追求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君子。

为了真,他敢于摔琴于晋文公的面前,因为作为国君他说出了有违民心的话;为了真,他以一曲《清角》曲,让晋平公懂得德薄之君天地不容;为了他的真,他宁愿熏目为盲人,专心于他的音律。

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执着,这样的胸怀让天下人为之长叹。

一个盲人,但他的心里却没有黑暗,反而他在为明目但心暗的人指引光明,他与晋平公那一番关于光明与黑暗的言论振耳发聩,让晋平公这个目明而心暗的君子认识到自己不及一个盲人。

眼不明,而心自明,正因为他胸怀着美和善的世界,所以他才能够创作出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阳春》和洁净清凛的《白雪》。

让这飘飘仙乐熏陶我们的心灵吧,让音乐的美占据我们的心胸,让尘世的垃圾统统化为冰雪,一片洁净。

推荐几首古筝曲

《渔舟唱晚》描会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渔舟唱晚: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传广、影响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娄树华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为标题。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就这样轻松地,将我们引领进了一个唯美的春江花月夜。春 江 花 月 夜,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那醉人的明月,那滟滟的湖水,那洁净的天空,那汀上的白沙,诗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色不迷自迷,景不醉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虚拟的场景,沉醉于这春江花月夜。

如果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沉默无语。也许,这首诗也只能名噪一时,很快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诗人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人对明月,对千古宇宙的深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世代的变化无穷,正如同江中明月的千古不变。诗人的心都是晶莹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他们常常易于发现美,又从美之中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想起了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潇洒飘逸的诗仙,性情狂傲不羁,面对明月面对自然时,心头也不免有些感慨与落寞;想起了苏轼的《前赤壁赋》,豪放派的代表领袖,官场的落魄者,却在人之与自然的渺小中,得到了一份释然与安慰。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开始,诗人叙写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诗人从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现实,想到了天涯游子,想到了闺中思妇,中间的转换丝毫没有突兀之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人徐徐停下手中的笔,却让读者人掩卷长思,那其中的意蕴,那美妙的回忆,诗已尽却味无穷。“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记得周国平说过:诗人与哲学家是相通的。他本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有着哲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这句话在张若虚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传说中,当年他就是凭借着一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当之无愧。

适合朗诵水调歌头的纯音乐

临安遗恨……我的大爱,弦被我蹂躏得够呛++但是可能有点个劲爆咩

春到湘江……左手很难弹,现在我都快拣不起来了,每次都乱弹==不过配笛子原配是绝了

黔中赋……也不错,山水画型,挺有演出范的

井冈山上太阳红……好吧其实我只喜欢那段三拍子摇指,觉得很好听,特别是最后的小撮

如果是要长时间的话推荐长安八景~各段有各段的风格,当真是什么水平也都出来了。

月儿高属于平铺直叙型,出彩的部分不多,虽然也是我最喜欢的浙派曲子之一~

瑶族彝族侗族三个舞曲都适合配背景的大舞台乐。

适合朗诵水调歌头的纯音乐: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或者《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汉宫秋月》等等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渔舟唱晚》 ?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汉宫秋月》1925年古筝大师魏子猷完成初稿,曲成后经高徒娄树华加工润色,成了一声世界、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古筝名曲。 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

建国后,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拿都曾倾情演绎。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三十多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四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