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网免费曲谱_中国古筝网
1.古筝英语是什么?
2.求一份 时间都去哪儿了 古筝曲谱
3.古筝的有哪些筝派及各筝派曲子的特点
4.国内古筝四大演奏家叫什么名字?
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管弦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等。1、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是古筝考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级标准主要考练习曲和曲子。
2、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考级也是古筝考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考级标准包括练习曲、曲子和音乐基础。
3、中国民族管弦协会:中国民族管弦协会也是古筝考级的权威机构之一。
4、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有古筝考级标准,但其考级的权威性会因地域和具体考级单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古筝英语是什么?
新筝与古筝的对话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古筝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盛行于陕西和甘肃一带,常被称为“秦筝”,素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的雅号。
如今,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精粹的古筝不“古”,中原大地上练习古筝者据不完全统计达200余万人,全国各地除西藏之外都有相应的古筝学习班、古筝专科学校;“古筝热”甚至波及海外,去年泰国公主曾来中国举办古筝演出,据专家介绍:国外学习古筝人数已达4、50万人,仅新加坡就达20万人。
为何如此之多的人热衷于学习古筝?据业内人士讲:古筝上手快,容易学,声音好听,弹奏时姿态优雅,容易引起初学者的兴趣;再有古筝价格适中,也成为喜爱音乐、渴望掌握一门乐器的人的首选原因。
由于历史沿革和地域差别,筝界自古流派众多,山东筝派、河南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派等形成了各自的演奏技巧和风格。时代的列车进入20世纪后,东北辽宁又出了个筝界“王家军”———非古筝专业出身的王天一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新筝”演奏方法,带起了一批表演人才,并于日前举办了800余人参加的全国首届“新筝”大赛。对“王家军”,筝界莫衷一是,颇多议论;议论的焦点集中在新筝名称界定不清、新筝有别于古筝传统的表演方法等。不可小视的新筝现象
王天一,现任辽宁省葫芦岛市委副秘书长,东方女子新筝乐团团长兼作曲、指挥。2002年8月《半月谈》内部版以《筝界王家军》为题报道了以王天一为代表的筝界“王家军”正在辽宁崛起的现象。文章称:王天一集官员、文艺家于一身。他先后作曲、编曲100多首古筝、新筝曲目,改革和创新了80多种古筝新技法,编著《中国古筝教程》、《中国新筝教程》等教材,创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筝乐团。
王天一家族堪称“王家军”的核心主干:妻子陆艳春、儿子王居野、侄女王冬婉、王晓红、王可敬等都是“王氏筝法”的传播者。王天一表示:新筝要在筝界有立足之地,就必须狠抓理论、作品、队伍三个方面,为此几年来他坚持不懈。这种家族式的经营有利于短期内创出效益。新筝逐渐由区域型开拓发展向全国,至今25个省都有了王天一筝法教学中心。从19年开始,王天一的学生接连在全国器乐比赛中获奖。出自“王门”的王咸阳、徐梦遥、赵勃南、陈谷音、刘蕊、李淑敏都已在当地小有名气。
何为新筝,据王天一介绍:即新型转调筝,是由赵福祥董事长创办的河北福海转调筝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此筝筝码位于面板的中央,左演奏区为七声音阶弦序排列,右演奏区为五声音阶弦序排列。新筝的优势在于用该筝演奏原有传统筝曲不改变根本演奏方法,无需特殊训练。王天一不遗余力地推广新筝教学,如今,他的新型转调筝录相教材已在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卫视台播出。
王天一认为传统古筝表演、教学不求创新,已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他说:刻意强调音乐的深奥内涵是不利于普及音乐教育的。他认为古筝的表现形式必须改———表演时不动,背上放杯水都不能洒,头不能抬———表现形式呆板、僵硬;而新筝借鉴西方表演艺术,根据表现内容和曲目需要进行了表现形式的创新,既有音符语言更有表情语言和形体语言。比如着民族服装配合表演曲目,或表演中由于感情表达的需要时常“站起来”的动作等等。
我自岿然不动的古筝
在国内颇有影响的青年古筝演奏家王中山自幼习筝,曾得到十多位民间筝家指导,后师从赵曼琴先生、李婉芬教授。现为中国音协古筝学会秘书长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1986年他以全新的高难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而轰动筝界;他运用了轮指技法、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为之一新。1995年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古筝第一名;迄今为止已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举办了30余场独奏音乐会。
在电话访中,王中山直言不讳:王天一充其量是个古筝爱好者。我没见过此人,但接到很多反映他教学有问题的来信,在电视上看过他学生的演出。我曾参与过考级曲目的制定并担任过评委,王天一的学生来参加比赛,水平至高不过业余五级。
王中山认为:王天一的新筝现象是古筝界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应该归到文艺打之列。他说进行教学和普及是没错的,但王天一自我标榜为艺术家并称什么创立了“王氏筝法”是不对的。我在专业圈子里多年,从未听说过古筝演奏家王天一的名字,据我所知他也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怎么可能短短时间内横空出世成为古筝演奏家?古筝在教学中是强调系统的,王天一的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学历很短就成为著名古筝演奏家,这正常嘛?
何为新筝?众所周知新与旧、古与今是相对的,而古筝的古字只是相对于筝历史悠久而定的,体现了现代人对筝文化的尊崇。那么新筝指的是什么?解放后很多人尝试过改革筝,50、60年代,上海音乐学院的何宝泉教授就曾进行过蝶式转调筝的努力和探索;我在1991年就曾试奏过潘氏兄弟改革的转调筝,音准、音色在当时都不理想。王天一的新型转调筝也只是众多改革筝中的一款,不应有意识地强调“新”字混淆视听。古筝是一门古老乐器,强调历史更强调传承。新筝必须在对古筝传统流派的学习上进行改革。
对王天一的演奏方法,王中山提出质疑:古筝区别于其他乐器的最主要手段是揉弦。连这个都保证不了,谈何新筝?
业界有人把新筝作为古筝领域百花齐放中的一朵花,但是我认为它不是。王天一作为业余筝人,潜心钻研、踏实搞学术的东西我们是赞同的。只有大量的作品、传人、独特的演奏方法才能形成“派”,流派不是自立的,而王天一的演奏没有一个手法是他自己发明的。所谓新筝的表演极其不谐调,方法都是错的。保守,是古筝发展当中历来都存在的问题,不是王天一发现并提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几代筝人都在不断地探讨、改进,到今天也没有停止过。我们在弹奏时也强调指、腕、臂、身的协调配合,强调根据音乐的需要身体要有自然的动作,不象王天一所说“放杯水都不洒”。“心手合一”是古筝弹奏追求的大妙境。
王中山有一种担忧:在古筝普及教学当中,各种现象都可以理解,只是不要把路子引歪了。我一直强调普及音乐的重要性,我们搞古筝考级也正是为了这一点。
有待展开的对话
艺术领域内的“百花齐放”有时也会呈现出“泥沙俱下”的现象,但是“大浪淘沙”终究不可抗拒。中国民族乐器是在民间流传和推广的,不像西洋乐器在教学上那么系统和规范,类似乐谱、“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怎样看待新筝现象,还有待专业、社会、时间的检验。流派的形成是有其艺术规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诸如:为专业人士及社会大众所认可的代表作品、有代表性的演奏家等等。新筝能否称得起为新筝,是应该有个专业界定的。但是,新筝的迅速发展也向专业古筝教学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把专业做大做强,如何把专业音乐教育与业余音乐教育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业余音乐教育的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坐等的问题。
民乐历来是强调门户与传承的,我曾问及王天一的“师门”,他言是自学成材。新筝无师无门,但队伍却日益壮大,这个客观存在不能不令人思索。
文化艺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大众对文化生活、艺术教育期待着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能够走进专业音乐教育领域的毕竟只是少数人,而那些无力步入专业音乐大门的平民百姓也同样做着音乐梦,也许这就是以普及音乐教育为主旨的新筝所赖以生存的土壤。
在艺术水平上新筝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艺术有其发展的自身规律,新筝在表现艺术作品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什么乐器表现音乐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是否准确表现了音乐作品的内涵。
对此,中央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升认为:民乐界历来主张本着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相互团结,共同做实事。对新筝的叫法,筝界专家有意见;新筝在学术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它不是专业音乐教育,而是向群众做普及民族乐器和音乐教育的工作。王天一做事有些张扬,应扎扎实实地与筝界多进行交流。我刚从威海回来,那里有个全国的少儿大赛,从葫芦岛去的新筝参赛选手很多,这也说明新筝的普及率很广泛。葫芦岛争创中国筝岛对推动中国的民族文化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求一份 时间都去哪儿了 古筝曲谱
“古筝”的英文为:Chinese Zither
读音:英[?t?a?ni?z ?z(r)]、美[?t?a?ni?z ?zr]
固定搭配:Chinese ancient zither?古筝、Chinese Zither Music?古筝曲
例句:Chinese?Zither?is?a?string?musical instrument?with?over 2500?years?of?history.?
中国古筝是一个有著2500年悠久历史的古典弦乐器。
扩展资料:
Chinese Zither的发展情况介绍:
Chinese Zither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通常Chinese Zither的型号前用S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筝的有哪些筝派及各筝派曲子的特点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王铮亮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陈曦作词、董冬冬作曲,收录在王铮亮专辑《爱的自选》、《听得到的时间》和《故事岛》中。这首歌同时是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主题曲、电视剧《空巢姥爷》 主题曲、**《私人订制》插曲。
2014年王铮亮首度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自弹自唱《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朴实细腻、深情震撼,触动着观众的心。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专门设计重要环节再推荐这首歌。
以下是《时间都去哪儿了》 古筝曲谱:
国内古筝四大演奏家叫什么名字?
古筝的出现,远在秦朝时代,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人为因素的变迁,古筝这种乐器也不断的改变,而其乐曲也随潮流不停地变化。演奏方法亦因时代,因地方而不同,加以筝乐的外传。其风格更是变化万千。不过。因史书的缺乏记载,我们不易获知数百年前的古筝音乐型态,而自迁台后,由于筝演奏家的集中,学习机会容易,以致各种流派有逐渐融和或交流之趋势。本章就这阶段的流派加以描述。
琴家论琴艺品格。“高人逸士,自有性情,则其琴古淡而近于拙,疏脱不拘,不随时好,此山林派也。江湖游客,以音动人,则其琴歼靡而合于俗,以致粥奇谬古。转以自喜,此江湖派也。若夫文人学士,通志弦歌,同律严而取音正,则其琴和平肆好,得风雅之遗意,虽一室鼓歌,可以备廊庙之用,此儒派也。”(文见黄宗识古筝弹奏法陈蕾士序)陈蕾士先生谓以地方分。有河南。山东、杭州、广州、潮州。辽宁等不同流派;而用琴瑟指法改编琴曲者称为雅乐派,其注重音高之准确,节奏之均匀,文雅雍容,丝丝入扣;有谓江湖旅者,奏风雨声,波涛声,不究乐理,重其表面;有谓激烈派者,节奏急,速气势激烈。
梁在平先生认为,故都传统雅韵,中州古调及潮州筝曲。是历史上三大筝学的发祥地。学人推崇他为北派之倡导人。陈蕾士先生为南派倡导人,这是依出生地而分的。越南筝,韩国筝、日本筝都是中国传去的,由于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已经逐渐改变原有之风格,我们将逐一介绍。
一、山东筝曲
传统的山东派古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的荷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荷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尤为兴盛。筝的演奏常与山东琴书的演唱结合在一起,弹筝的人亦会唱琴书。
山东筝具有古朴典雅。风格别致的古曲。这些乐曲历史十分久远,可能最晚在宋朝就形成了独特的一支。目前所知最早的山东筝传人,为清末文人黎邦荣。郓城县人,教书为生,擅长于筝、扬琴等多种乐器及琴书演唱。继他之后,尚出现过张为泰、张念胜、黎连俊、黄怀德筹出色之演奏家。现存老一辈之演奏家各具不同的个性与艺术风格。例如赵玉斋的演奏技巧全面而精湛,既有刚健粗矿的气派,又有清新优美的情趣,善于吸收其它筝派的长处与新的民间音乐内涵,在他的演奏中表现了山东筝的继承与发展;高自成的演奏清新纤秀,富于韵味,保持了山东筝的传统面貌;韩庭贵的演奏则是热情奔放,充满了。
二、河南筝曲
河南筝的风格正如当地人的性格与语言,明朗有趣。高亢粗矿,曲目多来自民间的说唱音乐与戏曲。根据历史记载,早在明朝,一种当地的民间说唱音乐称为“河南曲子”已经产生了它的雏形。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清朝中叶以后。这种说唱形式仅在南阳一带还保持着兴盛,乃称为“大调曲子”(或南阳鼓子);河南曲子的另一部份,即较短小的曲牌亦不断的流传,在表演时,产生了角色的分工,不再是单纯的清唱形式,乃形成了舞台表演艺术,称之为“小调曲子”(高台曲)。也就是今天"河南曲剧"的前身。
上面所谈的大调曲子又分为“板头曲”与“牌子曲”,牌子曲是带有唱词的曲牌,分为牌子和杂调;板头曲是用乐器演奏的乐曲。早期的板头曲旋律简单,一般都依附在说唱,于开唱之前演奏。它既有前奏曲或开场由约含意,又可作为活动手指及调整琴弦的功用。在近几十年来,由于大量吸收了民间的各种音乐素材,以及演奏者的不断加工,板头曲乃脱离了对大调曲子的依附关系,而形成了艺术质量提高的纯粹器乐独奏(合奏)曲了。
板头由约共有四五十首。其内容可分为写情与写景。写情的包括众所熟悉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例如《苏武思乡》、《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泣颜回》等等,速度较为缓慢,多属感伤情绪;写景的则是以明朗的曲调,轻快的节奏描写大自然的多彩多姿与河山的壮丽。板头曲在演奏形式上很灵活,多数的曲子可合奏可独奏。合奏时所用的乐器有三弦、筝、琵琶、扬琴勺月琴、二胡勺四胡、洞萧、板、八角鼓等,以三弦。筝"琵琶为主要,其曲式结构十分严谨而工整。大多数的乐曲。其乐句与乐段割分清楚,且富对称性与规则性。正如同许多传统的民间器乐曲一样,板头曲也用六十八板。全部乐曲在速度上可分慢、中、类。慢板和中板,共六十八小节,每一小节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快板则每拍为一“板”。因使用2/4拍记谱,故只有三十四小节。河南筝家曹东扶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仅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大调曲牌与板头曲目,并为它们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在大调曲演唱上,为了使之在唱腔、过门等方面达到统一与规范化,乃进行了加工与修改,并吸收其它曲种的唱腔与音乐,使之更为丰富而多彩;在板头曲方面,继承了原始的音乐素材,加以大量的修订与丰富。而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其演奏除带有浓有的地方特色与丰富的技巧外,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对乐曲的深刻、细腻以及鲜明的情绪变化的处理,使得其演奏更备了较强的感染力。特别是传统的左手技巧,注意到以弦的余音来充份发挥左手揉、按、滑、颤的技巧,使乐曲的韵味无穷。在筝双手弹奏的新技巧出现后,河南筝也融入了此一特色,而成为富有地方色彩的现代创作曲。
三、潮州筝曲
筝在潮汕地区颇为流行。也有其独特演奏风格。清新、细腻著称的潮州细乐,就是以三弦、琵琶、攀三件弹拨乐器合奏,显其特色,与弦诗乐、笛套乐、汉乐、庙堂乐等并列而自成一格。
唐代大曲和朱元套曲遗风的潮州十大套曲和连套曲。是筝通常演奏的曲目,十大套是潮州音乐十大名曲。《锦上添花》。《月儿高》。《昭君怨》。《寒鸦戏水》等都属大套曲。大套曲有一定的规格。每曲六十八板。由头板。拷拍下三板三部份组成。头板是主曲部份,属慢板,相当于4/4拍子节奏;拷拍下三板是由原曲和节拍压缩而成的快板,同样六十八板,1/4拍子节奏。演奏时先奏主曲后接拷拍、三板。拷拍、三板又可根据情绪的需要作反复,从慢到快,疏密楣间,逐渐形成高潮。套曲用同一种调的不同乐曲连奏,如轻六调的《平沙落雁》,通常又习惯与轻六调的《穿山龙》连套;重六调的《月儿高》原属大套曲,筝曲又常接重六调的《北雁思归》连套演奏。
潮州音乐之音律虽大抵承袭古代七音余绪。但其中亦多改革及特殊。最初潮州音乐盛行着一种“二四谱”,其音阶之排列为:初、二、三、四、五、六、七。后经多次改革。遂将“初”除去,而在末尾加上“八”。即成为潮州音乐之特殊音阶名:二、三、四、五、六、七、八。后因工尺谱之兴起及广传。潮州音乐特有之“二四谱”遂渐告衰微。直至目前潮州音乐原用之“二四阶名”仅留存于潮州乐曲之曲首,如:轻六(即轻三六调)、重六(即重三六调)、活五(即活三五调),用以表明曲子之调性。
四、客家筝曲
客家音乐又称中州古调、汉调、广东汉乐、儒家乐,外江弦,主要流传于广东客语地区梅县、北西南部、福建西南部及东南亚华侨地区。汉调源于我国古代中原一带的音乐,南宋时期,中国河南一带的百姓为避元兵掳掠,南下迁居粤东及闽西,当地人称为“客家”,客家带来的音乐“中州古调”被当地人民的文化、语言、习俗交流渗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汉调”。
传统汉调包括有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舞台音乐、八音音乐和丝弦音乐五大系统。牌子繁多,曲调丰富,可谓万紫千红、汹丽多彩。这种带到广东的中原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结合,经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有下列几种:
1.和弦索、锣鼓吹:和弦索指用头弦领奏,由月琴、琵琶。秦零勺椰胡、角胡勺三弦。笛子等合奏的丝竹乐形成;锣鼓吹是由琐呐主奏,加上苏锣、小锣、钦、碗锣、乳锣、梆于、摇板等打击乐器的吹打乐形式。头弦和苏锣是汉乐中最有特色的乐器。打击乐器一般都有严格的音高标准。
2.清乐:只有筝、琵琶、椰胡三件乐器,俗称“三件头”。
3.中军班:是属于民间的音乐班,旧时作为仪杖性乐队,在婚、丧、喜、庆等场合吹奏。演奏形式又分两类,一是吹奏古曲《大乐》和民间小调,曲牌有《送歌》、《嫁好郎》等等;二是琐呐咋奏广东汉剧的唱腔。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info.guqu.net/guzhengzhishi/29353_4.html
国内古筝四大演奏家有:
1、王中山
王中山老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一九八八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筝教育家李婉芬副教授,李氏严谨、细致的治学思想,使其筝艺进一步升华。
代表作:《彝族舞曲》、《云岭音画》、《溟山》
2、周望
周望,《西部主题畅想曲》的作者,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
代表作:《高山流水》、《名家名曲.北派古筝精髓》、《传统古筝专辑》、《中国筝曲-陕西篇》
3、李萌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民乐系弹拨教研二室主任,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东古筝研究会理事,《中国古筝艺术》刊物编委。
代表作:《粉蝶花》、《高山流水》、《春到拉萨》
4、林玲
林玲的演奏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演奏曲目蕴含深厚的传统功底,被香港《文汇报》等知名媒体誉为“中国当代首屈一指的古筝演奏家”。
代表作:《山魅》、《蜀籁》《黔中赋》、《情景三章》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林玲、百度百科-李萌、百度百科-周望、百度百科-王中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