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一首意境优美的渔舟荡歌

2.渔舟唱晚是日本人创作的吗

3.古筝渔舟唱晚逐句讲解

4.天气预报渔舟唱晚和古筝曲渔舟唱晚的区别

渔舟唱晚古筝曲谱袁莎_渔舟唱晚古筝曲

渔舟唱晚。

全民象棋的背景音乐是古筝曲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全民象棋游戏是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益智类竞技游戏,富含游戏界面立体逼真,精美棋盘上的木质纹路若隐若现、相对而立的“楚河”与“汉界”、立体化的棋子和按钮,给喜欢中国象棋的玩家们带来了最真实的游戏体验,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协调作战。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一首意境优美的渔舟荡歌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

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

从全曲看,“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性,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渔舟唱晚是日本人创作的吗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广泛地流行于中华大地, 其发音清脆洪亮,弹奏时音韵浑厚,婉转动人,时若玉珠落盘,时若翻江倒海。 这种美妙动听的音色、丰富多变的演奏技法千百年来深受群众喜爱。

歌曲《渔舟唱晚》是由已故的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先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歌词唯美、曲调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

一、《渔舟唱晚》的音乐背景

筝曲《渔舟唱晚》是古筝中最富盛名的作品,也是古筝公认的代表曲目之一。它创作于1938-1939年间,根据《 辞海 》 对渔舟唱晚解释为: “渔舟唱晚,筝曲,近人根据传统乐曲《归去来》改编发展而成。《 渔舟唱晚》题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目前在古筝演奏中流传着两首《 渔舟唱晚 》:一首是娄树华传谱的《 渔舟唱晚 》,另一首是金灼南编曲的《渔舟唱晚》。因娄树华这首《 渔舟唱晚 》曾在几本书上登载、出版发行,比金灼南编曲的《 渔舟唱晚 》较为流行。 但这两首乐曲,并非同名异曲,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灼南版《渔舟唱晚》根据流传山东的民间筝曲《双板》《三环套曲》《流水击石》改编。 金灼南先 生在七七事变前,曾在北京与娄树华相识,并传授了他所编曲《 渔舟唱晚 》。娄树华先生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改编。

对比二人的《渔舟唱晚》曲目,不难发现娄树华改编的《渔舟唱晚》第 一小节至十九小节与民间传统乐曲《双板》及金灼南编曲的《渔舟唱晚》其音调儿乎完全一样,娄树华改编此曲前半部分时保留了《双板》、金灼南《渔舟唱晚》的基本曲调,只有几处略有不同。 说明这也是一个传承、流变的过程。

二、《渔舟唱晚》的音乐鉴赏

“韵”是中国传统音乐升华的最高形态,是民族音乐的精髓。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有着一套独特而奇妙的作韵手法,它通过左手按压琴弦来改变乐音的高低起伏,形成或抑扬顿挫,或细腻委婉,或泪落哀愁的音响效果。

筝曲《渔舟唱晚》描绘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渔人归舟的动人情景。 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柔美的慢板,并配合以左手的揉等装饰性手法,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出一幅落日余晖的景色。曲调平和、旋律舒展、情绪恬淡,在欣赏中使人身心松弛、宁静美妙,带人进入空灵的境界。

《渔舟唱晚》的演奏中,要把握好整首歌曲恰当的意境表现。 掌握曲子的主题思想,在意境中演绎歌曲所包含的艺术特色,将筝曲蕴含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揉弦给人带来渔民悠然自得的泛舟江水之上的感觉。

第一段主要以稍缓的行板速度做铺垫。 速度较慢的慢板,演奏时应平心静气,稳稳的根据拍子的有规律的前进。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如慢板的推进,不可急于求成,在悠扬的慢板中静静的体会渔民悠然自得的感觉。因此,在演奏上需把筝曲优雅的情绪、悠扬的感觉弹奏出来,不需要很大的力度。

第二段描述渔民出海摇橹的画面,和看到鱼儿满心欢喜场景。 此段分两部分,在调式上发生了变化,节奏也较前活泼,形象地描绘出了荡桨声、摇橹声及浪花声飞溅的声音。

第一部分渔民摇橹。 用左手按弦和揉弦相结合,快板节奏奏出了一串模进音型,从开始的水面漾动到船儿压着浪花飞速前行,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跌宕起伏,和前面的音乐有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急切的心情。

第二部分紧张的情绪开始。 力度由突强变弱,一个下滑音回到“头”上,接着快板的弹奏,看到鱼儿的愉悦之情。速度由慢到快,强调切分节奏的强弱感,把动感的画面形象的描绘出来了。这里快板应充分调动起情感,以饱满激昂的情绪去演奏,要用心依悟曲子的内涵,调动心中真实情感。

第三段突显渔民丰收的画面,最后回到安静的场面。 就在音乐即将进入高潮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恢复到雨后风平浪静,速度也回到开始的行板,声音饱满一些,弱收。

之后,音乐在速度和力度上并没达到真正的高潮,反而出人意料地回归平静,好像夜幕降临,湖面泛起点点灯火,银色的涟漪仿佛在泛音中渐渐消失。使人们进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这种慢速,层层下落的结束。 从侧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留下一串难忘的温情与联想,令人神往。给人一种回归主题的感觉,从忘我的空灵境界,重新回到了现实境遇。

歌曲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这种意境表现得最为明显 。表现出打鱼人、江上水、江上风、渔船摇荡,最后打上鱼来,这种视觉上、听觉上的诗情画意,整个画面是一个生动形象。

演奏时需注意筝曲节奏、旋律的变化,把握其速度及力度,更重要的是体会歌曲《渔舟唱晚》的意境之美。 因此,想要把握筝曲的意境,需要深层次的了解音乐。

总结:

乐曲借景抒情,描绘的是山水自然,实则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些自然的美景不再是外在世界,它能够让人们得到精神上的归宿,乐道忘忧。正如老庄精神希图在虚无与空灵的冥想中达到无边无涯的自由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了有形的无形、是超越了宇宙的自由。筝曲《渔舟唱晚》正是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音乐思想。

古筝曾被称之为“群声之王,众乐之师”、“仁智之器”,甚至在一些诗词中这样描述“平生无所愿,愿作乐中筝”。 古筝是鲜活有生命的,仅凭技法没有感情的演奏,只会让人感觉到音乐、音符是只有骨肉没有灵魂,作为演奏者需要用心去唤醒它的生命。

除了充分了解作者、乐曲背景、创作构思、乐曲内容,还需加综合知识积累,多练、读书,提高综合素质,带着这些知识在演奏时会提升对音乐的理解。

古筝渔舟唱晚逐句讲解

不是日本人创作的。《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是魏子猷创作,娄树华认真领悟,经过加工、润色、改编的,其中魏子猷是河南驻马店遂平人,娄树华是河北省玉田县人,因此不是日本人创作的。《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1925年古筝大师魏子猷完成《渔舟唱晚》初稿,曲成后经高徒娄树华加工润色,成了一首蜚声世界、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古筝名曲。

天气预报渔舟唱晚和古筝曲渔舟唱晚的区别

古筝渔舟唱晚逐句讲解如下:

《渔舟唱晚》可分为六个弹奏乐段。第一乐段由十四小节构成,第二乐段由十八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十三小节构成,第四乐段由二十二小节构成,第五乐段为散板乐段,第六乐段由八小节构成。

第一乐段为全曲的第一部分。此部分为慢板,八度抓轻柔地引出富于歌唱性的优美动听、悠扬悦耳的旋律,展现出诗情画意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象。乐曲一开始,浑厚深沉、具有空间感的八度和声好像揭开了覆盖在一幅古画上的薄纱,将这幅画由远至近推到人们的面前。

这是一副微微泛黄的古画,似乎已经由于年代的久远而褪色,但是它是一幅有魔力的画。在你凝神观看它的时候,它开始慢慢地旋转,并把你吸进画里去,使你和这幅画融为一体。

《渔舟唱晚》在古筝里的影响:

《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作曲的一首著名古筝独奏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的百花园中也占据一席之地,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有人曾说,会弹古筝的人,没有不会弹《渔舟唱晚》的。实际确实如此。

此曲不仅深受筝家们的喜爱和重视,也颇受其他门类音乐家的青睐

。它先后被改编成民乐合奏曲,古筝二胡重奏曲以及小提琴独奏曲1等。此曲在群众中影响极大,如同钢琴独奏曲《悲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等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乐器、风格不同。

乐器不同。央视天气预报的《渔舟唱晚》是电子琴版本的,是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改编的。古筝版的《渔舟唱晚》就是古筝版的。风格不同: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风格。

《渔舟唱晚》改编过后会更适应电子琴的演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