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结构图解说明书_古筝的结构与原理
1.古筝D调转F调,怎么做?
2.古筝如何变调,变调后如何弹奏
3.为什么古筝会响?
4.弹拨乐器有哪几种?
关于面板的问题,有个地方必须注意,面板上的裂纹和光滑度。面板的裂纹是烘烤后自然形成的,所以没有任何规律。如果裂纹很规整,甚至很明显有刀痕,就是刻意加工的了。还有,好古筝的面板必然很粗糙,而且不带漆水。如果面板是漆过的,或是打磨得比较光滑,一律不能要。
另外,边板。边板的材料很多,檀木为佳,酸枝次之,楠木、胡桃再次,柚木、色木居末。人们说古筝的材料,实际指的就是边板的材料。人家所谓的“红木古筝”,其实就是指边板是红酸枝木的。
古筝D调转F调,怎么做?
在公元前237年间。
古筝的形制因地制宜,有所不同,但其结构原理基本一致。它的基本构造为,筝体呈长方体,面板,底板用桐木或白松板制成,岳山弦枕,有前岳山,后岳山,琴码筝码,雁柱,音梁,音箱等部件。面板上立琴码装弦,弹弦而发音。20世纪60年代,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徐振高等研制出了21弦敦煌牌古筝,长1.63米,S形岳山,弦为钢丝外缠尼龙弦,成为目前全国通用的标准样式。
古筝如何变调,变调后如何弹奏
古筝D调转F调的方法:
1、先把D调转换为G调,方法是将筝码的4,9,14,19号弦(弦上的音为D调的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的3)向右移动小二度为4音,这也等于G调的1音,这时音阶全部为G调。
2、可将筝码的2,7,12,17号弦(弦上的音为G调的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的3)向右移动小二度为4音,这也等于C调的1音,这时音阶全部为C调。
3、再调到F调,则在C调的基础上可将筝码的5,10,15,20号弦(弦上的音为C调的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和高音区的3)向右移动小二度为4音,这也等于F调的1音,这时音阶全部为F调。
扩展资料:
筝码右移转调,依据DGCF降B的次序递转,右移筝码均是上一相邻调式下的3,每递转一次,上一相邻调式下的移马弦位均是移马后调式下的1,筝码左移转调,依据DAEB的次序递转,左移筝码均是上一相邻调式下的1,上一相邻调式下的移马弦位均是移马后调式下的3。
古筝的转调技巧
一、D调转G调
古筝是五声音阶定弦乐器,通常转调的方法是移动琴码,即将D调中的简谱3音(含弦4、9、14、19)的琴码向岳山移动,升高半音至简谱4音,作为G调的简谱1音,依次类推,即可转变为G调音阶。
二、G调转C调
古筝是五声音阶定弦乐器,通常转调的方法是移动琴码,即将G调中的简谱3音(含弦2、7、12、17)的琴码向岳山移动,升高半音至简谱4音,作为C调的简谱1音,依次类推,即可转变为C调音阶。也就是说,D调若要转C调,先将D调转成G调,再将G调转成C调。
为什么古筝会响?
古筝的转调
在古筝的常用转调中(移马转调),大致可分为:
1)筝马右移转调,也就是将原弦位的音高升高半音而成.大致有如下几种:D转G,G转C,C转F,F转降B
2)筝马左移转调,也就是将原弦位的音高降低半音而成.大致有如下几种:D转A,A转E,E转B
另:要从D调直接转成C调、E调等不与D调直接相关的调式,那就……还是举例吧:
D转F:先从D转成G再从G转成C再从C转成F,成了!
也就是说,要一步一步走,慢慢接近目的调式的相关调式.其余的类推.
我们先以D转G为例:
将四号、九号、十四号、十九号弦都向右移半个音即可,也就是将D调下所有的3都升高变成D调下的4.转调后原先D调下的4(就是刚才右移的筝马所在的弦位)变成了新调G调下的1,其余音阶类推.
我们再看G转C:
刚才我们已经将D转成G了,若要从D直接转成C必须经过G.我们也许都背过,D转C,要将二号、四号、七号、九号、十二号、十四号、十七号、十九号弦右移.这就是心法啦~不过呢,只要将“DGCF降B是右移,DAEB是左移”背出来,转多远都难不倒你啦!
转回正题:我们知道二号、七号、十二号、十七号弦是G调下的3,G转C,就是将G调下的3升高成4,转调后,G调下的4就成了C调下的1.
说到这里,应该有些眉目了吧?
需要将筝马右移转调的调式,在原调基础上将原调下3升高半音成为4,即成目的调.
但这仅限于两个相邻调,如D-G,G-C,那么不相邻调式转换怎么办呢?那就根据DGCF降B的顺序递转.
关于筝马左移转调,也举一例:
D转A:将一号、六号、十一号、十六号弦左移降低伴音,即将D调下1降低为7,移马弦位则成了新调A调下的3.其余音阶类推.
A转E:将三号、八号、十三号、十八号弦,左移降低半音,即成E调,移马弦位则成了新调E调下的3.
也就是说,需要将筝马左移转调的,都是将原调下的1左移降低半音到7而成的.
上述仅限相邻调式,若为不相邻调式,则要根据DAEB的顺序递转.
总结起来,筝马右移转调,根据DGCF降B的顺序递转,右移筝马均是上一相邻调式下的3,每递转一次,上一相邻调式下的移马弦位均是移马后调式下的1;筝马左移转调,根据DAEB的顺序递转,左移筝马均是上一相邻调式下的1,上一相邻调式下的移马弦位均是移马后调式下的3.
解释下什么是相邻调式:
首先要讲调的五度循环:将各调按纯五度音程关系排列成一个圆,周而复始,这就是调的五度循环.(关于音程和 *** 请参看本版各乐理基础知识帖,这里不再赘述.)
循环如下:
从C调往上——G调——D调——A调—— 调——B调——#F调——#C调,每产生一新的调,调号中就增加一个升记号
从C调往下——F调——bB调——bE调—bA调——bD调——bG调——bC调,每产生一新的调,调号中就增加一个降记号
在循环中左右相关的两个调式就称为相邻调式,如C调和G调等等.
此处是以C调为中心调式向两边扩展,而刚才所讲转调是以D调为中心调式扩展,其余相同.
古筝的转调原理:
我们知道在音乐中的C大调音阶是:1-2-3-4-5-6-7(唱名)即C-D-E-F-G-A-B(音名),其中3-4和7-1之间是半音关系,也就是说把C音作主音(1)而建立的音阶.如果我们要转到G调就必须把G作主音(1)而建立起音阶即:5-6-7-1-2-3-4 ,G-A-B-C-D-E- F,我们把C调音阶和G调音阶并联起来,就可看出:G调中F和G是大二度关系,必须将F音升高半音F和G音变成小二度(#F)才是G调音阶,其它调均如此参照.
古筝的本调通常是D调也就是由D音作主音(1)而建立起的五声音阶即:1-2-3-5-6 (D-E-#F-A-B),
古筝转调后要保证完整的五声音阶,音高必须按一定规律改变.
用十二平均率对照古筝转调关系
(1)写出C大调的十二平均率:
1-#1-2-#2-3-4-#4-5-#5-6-#6-
7
(2)写出古筝G调的五声音阶:5-6-1-2-3
方法是上下对齐把C调5作主音(1)按十二平均率心里默记(#1)写出(2)心里默记(#2)写出(3)默记(4)和(#4)写出(5)默记(#5)写出(6),这样就是古筝G调的五声音阶.由此看出只要将D调古筝的(#F)音升高半音就变成(G)调,原来D音变成G调的5,E音变成了6,G音变成了1(#F提高半音),A音变成了2,B音变成了3,所以古筝G调音阶由低至高是5-6-1-2-3.
例1:古筝要转A调
c调十二平均率的音名为:C-#C-D-#D-E-F-#F-G-#G-A-#A- B
古筝A调五声音阶:3-5-6-1-2
只要将D调古筝上的所有D音弦降低半音便转为A调.古筝A调音阶由低至高为:3-5-6-1- 2.
例2:古筝要转E调
C调十二平均率的唱名为:
1-#1-2-#2-3-4-#4-5-#5-6-#6-
7
古筝E调五声音阶:6-1-2-3-5
只要将D调古筝上的所有D音和A音弦都降低半音便转为E调,E调音阶由低至高为:6-1-2-3-5 其它调以此类推.
古筝转调表如下:
升记号转调
D调五声音阶:D-E-#F-A-B (1-2-3-5-6 ).
(1)G调五声音阶:D-E-G-A-B (5-6-1-2-3 ).
(2)C调五声音阶:D-E-G-A-C (2-3-5-6-1 ).
(3)F调五声音阶:D-F-G-A-C (6-1-2-3-5 ).
(4)#A 调的音阶:D-F-G-#A-C(3-5-6-1-2 ).
(5)#D 调的音阶:#D-F-G-#A-C(1-2-3-5-6 ).
降记号转调
(1)A调五声音阶:降D-E-#F-A-B (3-5-6-1-2 ).
(2)E调五声音阶:降D-E-#F-降A-B (6-1-2-3-5 ).
(3)B调五声音阶:降D-降E-#F-降A-B (2-3-5-6-1 ).
(4)降G调的音阶:降D-降E-#F-降A-降B (3-5-6-1-2 ).
(5)降D调的音阶:降D-降E-G-降A-降B (1-2-3-5-6 ).
(6)降A调的音阶:C-降E-F-降A-降B (3-5-6-1-2).
古筝转调口诀:
升号:1G、2C、3F、4#A(降B)、5#D(降E).
降号:1A、2E、3B、4降G、5降D.
注意不要和五线谱调号搞混.
弹拨乐器有哪几种?
因为琴弦的振动通过琴码、音柱把振动传到琴箱的上下音板,使琴弦与琴箱产生共鸣,才发出我们现在听到的古筝声音。
上面是基本原理,不超过70字,下面是补充:
振动的琴弦是古筝的发声源,也称振动源。物理学告诉我们:振动源受到的能量(作用力)大则振幅大;振动源接受到的能量(作用力)小,则振幅小。物理学又告诉我们:古筝琴弦在振动时的振幅大,声音的音量就相对大。反之,振幅小古筝琴弦及古筝共鸣体发出的声音的音量就相对小。
1、琵琶,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2、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古筝结构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于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顾得名秦筝,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关于古筝的起源,仍无定论。
3、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更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
4、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
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5、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中国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