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古筝名曲。十大名曲已有。最好是那些从古流传至今的。十分感谢。

2.春江花月夜每个乐章个叫什么名字?

3.和春江花月夜同类的古典 名曲有哪些

4.诗歌朗诵配什么背景音乐比较好?

春江花月夜古筝名曲欣赏_春江花月夜古筝名曲欣赏

浏阳河 苏武思乡 下楼 上楼 寒鸭戏水 崖山哀 梅花三弄 绣金匾 汉宫秋月 三十三板 西厢词 浪淘沙 高山流水 渔舟唱晚 海上渔歌 将军令 花红艳丽 洛阳河 草原的早晨 强风 西江月 汉宫秋月 深宫怨 碧间流泉 西厢记 高山流水 渔舟晚唱 关山月 禅院钟声 汉宫秋月/赵登山 春江花月夜/李炜 梁祝/苏巧筝 戏梦/赵登山 广陵散/绕宁新 彩云追月/苏巧筝 流水行云/赵登山 流水行云/赵登山 蝶恋花/赵登山 出水莲/绕宁新 蕉窗夜雨/李炜 昭君出塞/李炜 高山流水/李炜 红星照我去战斗 [选自**《闪闪的红星》] 夫妻双双把家还 [选自黄梅戏《天仙配》] 楼台会(梁祝) [节选自《梁山伯与祝英台》]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选自舞剧《沂蒙颂》] 幸福不会从天降 [选自**《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青藏高原 [选自电视剧《天路》] 人说山西好风光 [选自**《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选自**《阿诗玛》] 人之初 [选自电视剧《武则天》] 草原儿女 [选自舞剧《草原英雄**妹》] 洪湖水浪打浪 [选自**《洪湖赤卫队》] 梅花三弄 [选自电视剧《梅花烙》] 完美 这话听着亲 海兰江畔庆丰收 单点头乱插花 德福词 饿马摇铃 鸿雁捎书 曲牌联奏 怨红 翡翠登潭 南进宫变奏曲 杜宇魂 我属于中国 大八板 双声恨 杨翠喜 春雨未晴 垂杨柳 陈杏元落院 四合如意 思绪 倒骑驴 姑苏风光 星 礁石呜琴 悲伤 深闺怨 泪的小花 离弦 溟山 故乡情 摇篮曲 宫姬 小桃红 春涧流泉 烟雨斜阳 金韵十月秋 醉美酒 痴痴的等 兰花花 小红花 粉蝶花 阳关三叠 你我的爱只能擦肩而过 秋思幻想曲 南海姑娘 秋夜思 黄河魂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打雁 风摆翠竹 岳飞 海韵 倚秋 秋思曲 忘不了 变心的翅膀 人说山西好风光 再见大别山 珠穆朗玛 武侠帝女花 清江放排 灯月交辉 铁马吟 沂蒙颂 开扇窗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祝你平安 把根留住 碧波 东方之珠 味道 苏武思乡 最真的梦 今宵多珍重 爱多一次痛多一次 人间第一情 四段锦 蒙古人 明明白白我的心 想和你一起吹吹风 小白杨 摘下满天星 四季歌 月朦胧鸟朦胧 我的中国心 中华民谣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轻轻地告诉你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兰花草 香山射鼓 木卡姆散序与舞曲 步步高 逝去的诺言 长安八景 南泥湾 迎春舞曲 爱你一万年 祈祷 九九艳阳天 送别 漫漫人生路 三月里的小雨 和番 草原之夜 凤翔歌 乌苏里船歌 小河淌水 战风台 苏武牧羊 北国之春 风中的承诺 洪湖水浪打浪 天涯歌女 茶扑蝶 崖山哀 绿岛小夜曲 寄生草 伊犁河畔 筝派名家-古筝流派大全之海兰江畔庆丰收 酒干倘卖无 卖报歌 筝派名家-古筝流派大全之崖山哀 又见炊烟 筝派名家-古筝流派大全之打雁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挤牛奶 井冈山上太阳红 筝派名家-古筝流派大全之闹元宵 西楚霸王 绣荷包 秋风词 飘雪 双星恨 爱拼才会赢 大八板(轻六调) 莺啭黄鹂 锦上添花 下楼 风含情水含笑 一点金 把悲伤留给自己 小城故事 大悲咒 筝缘-中国古曲之月儿高 我只在乎你 山村变了样 中秋月 绣金匾 幸福渠水到俺村 瑶族舞曲 忆故人 筝缘-中国古曲之出水莲 秋芙蓉 雨蝶 童年 草原英雄**妹 筝派名家-古筝流派大全之林冲夜奔 别亦难 一点红 汉江韵 彝族舞曲 但愿人长久 二泉映月 挤奶舞曲 红星照我去战斗 建昌月 高山流水 汨罗江幻想曲 秦桑曲 明月千里寄相思 独角戏 蕉窗夜雨 流水 粉红莲 知音 庆丰收 月儿高 丹凤点头·乱插花 新鸳鸯蝴蝶梦 平沙落雁 月光下的凤尾竹 鲁筝第一大套曲 北进宫 三潭印月 云庆 望月 黔中赋 美女思乡 西厢词 偏偏喜欢你 浪淘沙 孟姜女 樱花 昭君怨 筝派名家-古筝流派大全之伊犁河畔 柳青娘 上海滩 陆游与唐琬 西江月 妆台秋思 梦里水乡 旱天雷 枉凝眉 紫竹调 茉莉花 雪山春晓 东海渔歌 梅花三弄 月夜情歌 三百六十五里路 洞庭鱼米乡 上楼 寒鸦戏水 流水行云 女人花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之出水莲 洞庭新歌 说句心里话 出水莲 井岗山上太阳红 并蒂花之梦幻曲 春到湘江 雾里看花 筝派名家-古筝流派大全之翡翠登潭 丰收锣鼓 战台风 平湖秋月 茉莉芬芳 让我轻轻地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广陵散序 纺织忙 茶歌 伯牙吊子期 难忘金宵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之高山流水 筝派名家-古筝流派大全之雪山春晓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之禅院钟声 九九女儿红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之梁祝 帝女花 广陵散 浏阳河 梁祝 真的好想你 筝缘-中国古曲之高山流水 暗香 汉宫秋月 渔舟唱晚 春江花月夜

求古筝名曲。十大名曲已有。最好是那些从古流传至今的。十分感谢。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后来,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吗?”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高山流水遇知音

广陵散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组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遭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

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1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咏梅》。

十面埋伏

中国传统琵琶曲之一。《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又名《淮阳平楚》: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明王宝(1598-1662)《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2)“吹打”。

(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

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4)“排阵”。

(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 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7)鸡鸣山小战 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8)九里山大战 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项王败阵。

(10)乌江自刎 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戛然而止。

原曲还有:

(11)众串凯。

(12)诸将争功。

(13)得胜回营。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后三段删去不奏。今日诸家大多承用此

法。

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夕阳箫鼓

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根据经曲

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夕阳箫歌”,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称为中国传统琵琶曲《夕阳箫歌》, 1895年被改编为《浔阳琵琶》时已将以来的六段编成十段,各段分别借用唐代乐府题名,至1932年改为民乐合奏,定名《春江花月夜》,情趣也由原来“秋意晚江别”而发展成比较健康向上,春意盎然,清新优美。

解放后用乐队合奏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 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籁,9、欸乃归舟,10、尾声。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

名利者的鄙弃。乐曲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胡笳十八拍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反应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著名文学

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

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 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汉宫秋月

琵琶曲,后被改编二胡、江南丝竹等。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

汉宫秋月

的情绪。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

阳春白雪

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又名“快板阳春”)两种不同版本。前者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的乐谱;后者是近代琵琶家汪昱庭(1872 - 1951)所传,全曲只有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并以半轮、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悦的情绪。乐曲开头的八小节在后面循环再现,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承”部共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在八小节“合头”再现以后,高音区展开的旋律更加花簇,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转”部包括“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

《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尤其是第六段围绕徵音弹出的一连串泛音,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活力。“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百度百科

春江花月夜每个乐章个叫什么名字?

个人了解的有蕉窗夜雨,梅花三弄,广陵散,春江花月夜等等。

附上一篇博文的片段,我觉得写的不错。

传统类古筝曲,就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曲咯。随便一百度,古筝十大名曲,基本就是这样子的。

最有名的,比如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代表着古筝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端庄典雅,所以这一类的曲子也是优雅秀丽,柔美婉转,落落大方,就像一位古代大家闺秀。大部分古筝曲都属于这样子的。

推荐曲目:春江花月夜 平湖秋月 高山流水 香山射鼓 寒鸦戏水

比较悲的有:汉宫秋月 秦桑曲

还有一类曲子,属于近代创作的,非常有民族和地方特色,比如说《雪山春晓》《瑶族舞曲》《彝族舞曲》《伊犁河畔》《黔中赋》《泼水》之类的。这一类曲子就像少数民族少女一样,俏丽活泼,带着浓浓的异域风情,和上一类完全不同。

古筝除了表现这些比较柔美的主题外,还有不少非常壮怀激烈的曲子。比如说,《广陵散》《将军令》《林冲夜奔》《临安遗恨》《战台风》。一听这些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什么的。这类曲子比较容易让人心情激荡,也是非常值得听的。

其实《广陵散》最早是古琴曲,后来被改编为古筝了。不同于古筝的清凉高亢,古琴的音色暗夜低沉,却非常的有味道。就像隐居深山的隐士,并不是都能识得出他的好。古筝也有类似于古琴的表达旷远深沉,幽静古朴的曲子,比如说《伯牙吊子期》《铁马吟》《孔雀东南飞》,相较于类似于隐士的古琴,古筝更像一个小道姑>_<总而言之古筝柔亮的音色决定她还是带有一些女孩子的味道的。其实这个分类很不准,《孔雀东南飞》不是表达什么旷达深沉的,我只是觉得它的音色很低,就分到这里了。

最后一类传统古筝乐曲,《洞庭新歌》《浏阳河》《茉莉芬芳》。这一类曲子也是近代创作的,但是还是属于传统类古筝曲。她就像是一个小家碧玉,非常亲切,因为你早已熟悉她的主旋律,但是她又非常可人,由古筝演绎出来,别致而不媚俗。这个和流行歌曲改编为古筝曲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之,是非常好听的。

其实很多现代的筝曲也很好听,

你还可以百度一下袁莎,常静,付娜,项斯华~~~O(∩_∩)O~

都是古筝名家,推荐听常静的《筝美人》

和春江花月夜同类的古典 名曲有哪些

《春江花月夜》共分10章,分别为:

一、夕阳箫鼓;

二、花蕊散回风;

三、关山临却月;

四、临水斜阳;

五、枫荻秋声;

六、巫峡千寻;

七、箫声红树里;

八、临江晚眺;

九、渔舟唱晚;

十、夕阳影里一归舟。

各章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第一段,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诗歌朗诵配什么背景音乐比较好?

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彭修文改编《梅花三弄》原是一首古琴曲。“三弄”就是演奏三遍的意思,是中国传统乐曲的一种曲体,旋律优美刚劲,清秀高雅。

月儿高(民乐合奏)古曲彭修文改编原为一首琵琶曲。乐曲描述了祖国山河美丽壮阔的夜色,借以抒发热爱祖国的。

塞上曲(琵琶与乐队)古曲张大森改编原为清末李芳园根据华秋萍《琵琶谱》中五首小曲加以发展组合而成,现用琵琶与乐队演奏的《塞上曲》是依据传谱、援引“文姬归汉”的故事。

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古曲彭修文改编原名《浔江琵琶》,最早是一首琵琶古曲,后为丝竹乐合奏而广泛流行。十段音乐均以渔舟为主线,通过不同侧面刻画出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琵琶独奏曲)这是两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均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渔舟唱晚(古筝独奏曲)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面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

江河水原是东北地区流传的民间乐曲,音乐形象深刻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原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间乐曲。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泉映月(二胡与乐队)华均曲彭修文改编该曲为中国民间艺人阿炳的代表作。乐曲不仅将人引入夜深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更使人体会到一个盲人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和对幸福的向往。

彩云追月(民乐合奏)任光曲彭修文改编乐曲集中了广东音乐特色,以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南国景色和皓空的迷人景色。

不屈的苏武(二胡协奏)彭修文曲乐曲选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乐曲以二胡协奏的形式通过风雪孤忠,思汉怀乡,执节荣归三个乐章表现了苏武热爱祖国的坚贞诚挚的情怀。

交响诗《流水操》(民乐合奏)彭修文曲作品以古琴曲《流水》为素材,构想成篇,写于19年,乐曲生动地描写了长江大河从源头的滴水汇集成河不断壮大,终成滔滔之势,向着东洋大海,万里奔流不息。

花好月圆(民族管弦乐曲)是一首用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轻音乐作品。A的主题柔和轻盈,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B的主题轻快活泼,生动地表现了人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面。

姑苏行(笛子独奏曲)江先渭曲乐曲用昆曲音调,色彩鲜明,甜美抒情,诱发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抒情的行板,使人犹如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之中,尽情观赏,美不胜收。

幻想曲《秦-兵马俑》(民乐合奏)彭修文曲年,彭修文老先生以秦佣坑为题材,以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史实为背景,塑造了出土的秦兵马俑的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三段展示了秦兵一天的征伐。

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喜洋洋(民族管弦乐曲)刘明源创作于1958年。全曲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作者以两个笛子声部的重迭、顿音和加花的手法,增加了热情洋溢的气氛。

长城随想曲(二胡协奏曲)18年,刘文金访美回国后创作的,乐曲吸收了我国戏曲、曲艺和古琴、琵琶音乐的特点,使作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梁祝》是以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较有代表性的三段剧情---相爱、抗婚、化蝶为主要内容。

这首诗朗诵起来需要有足够的气势才能不显得小家子气,因此背景音乐也应该选择大气磅礴的轻音乐为最佳。推荐如下:

可以选择的曲子有很多,像经典的钢琴曲或是古筝曲,觉得很适合朗诵的意境就可以了。

推荐几部比较适合给朗诵做配乐的曲子,如:班得瑞的《仙境Wo》、《迷雾森林》、《微风山谷答》、《寂静山林》、《日光海岸》等等钢琴曲,古筝名曲里李炜演奏的《春江花月夜》、《蕉版窗夜雨》、《戏梦》、《高山流水》、《昭君出塞》等等。

理解乐曲情绪

诗歌有自己的情绪,乐曲也有自己的情绪,这两种情绪要彼此相近,才能形成相对统一的风格,很难想象一首柔美的诗歌编配上一曲喧嚣的乐曲会是何等得令人难以接受。所以说,理解乐曲的情绪是选配音乐的重要一步。这里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抓住音乐的主要情绪色彩。一曲音乐会有若干个乐段,各个乐段是不同的,其情绪色彩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也许我们听到乐曲开始部分是舒缓抒情的,但后面却有可能变得激昂热烈,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

这时我们不能只是关注某个乐段的色彩,而是要关注整部乐曲的主要情绪色彩,它是决定乐曲整体情绪色彩的关键。不过这当中却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乐曲的风格原则上要稳定统一,否则乐曲的情绪变化太多、太频繁,有时很难与诗歌的情绪配合起来,这对于朗诵创作是不利的。

二是要能够赋予音乐以合适的情绪色彩。有不少乐曲是无主题的,乍一听,觉得乐曲没有什么明显的情绪色彩,但实际上这样的乐曲最适合用来为诗歌配乐。原因是朗诵者可以比较自由地按照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作,而这种创作本身就为乐曲赋予了一定的情绪色彩。

使得乐曲在有声语言的暗示或指引下突出了某种情绪色彩;同时,即使诗歌的内容变化比较大也没有关系,因为诗歌变化的内容也为听众对乐曲情绪变化的理解提供了注解,诗歌与配乐依然是和谐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