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古筝曲完整版_春江花月夜古筝
1.请问谁知道《春江花月夜》是琵琶曲还是古筝曲?谢谢!
2.《春江花月夜》及背后的民乐赏析
古筝的音色清脆悦耳,富于变化,听来如山泉般流畅。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
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
扩展资料:
背景:
春江花月夜原为中国传统琵琶曲,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后春江花月夜也成了古筝名曲,A调。抑扬顿挫,柔柔似水,优雅优美非常好听。
请问谁知道《春江花月夜》是琵琶曲还是古筝曲?谢谢!
花好月圆应该属于古筝的代表曲目,《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琴曲之一。
古琴是厚面板发出的声音。它的面板厚度可达20-30毫米,是其他乐器厚度的5-10倍。它不但面板长且厚,它所有表面均有一层生漆与鹿角霜的腻子。
《春江花月夜》及背后的民乐赏析
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后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改编后的乐曲主题有所转变,成了描绘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的山水乐曲。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全曲中没有一件乐器是从头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气呵成,并无断线之感。其中琵琶着重用于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二胡着重表现绵邈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古筝着重模拟跳荡的或舒缓的流波之声;洞箫表现舟子唱渔歌时的悠扬声音;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气势。
我们熟知的《春江花月夜》一定是张若虚所写的诗,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意境之美,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这一幅人间至美的景色便展现在眼前,而这首诗也成为了千古绝唱。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体现出的是初唐的时代之音。《春江花月夜》所有的,并非“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并非“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的伤感;而是凄婉而不哀伤,深情而不沉溺的情调。正如英国诗人沃兹华斯所说:“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但却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不仅知其局限,知其不可;而且深知其局限之不可超越,知其超越之企图的定然不能实现。此深度的“局限意识”,便升华成为“达观洒脱”之崇高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境界。《春江花月夜》初为琵琶曲《夕阳箫鼓》,后来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句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夜月》,最终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主题句定名为《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在不断的改编中,借原诗的意境进行演绎,用柔美委婉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出良辰美景,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也反映出了诗中所具有的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形象地描绘江南地区春江月夜的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赏和喜爱。全曲所表现的不正是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乐观豁达正是中国文人的不断追求,也是中国人所不断演变的需求。
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哀怨离愁的主题。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了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为细腻。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丝竹乐曲,又经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乐团彭修文改编的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之诗情画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经常在国际乐坛上发出夺目的光彩。《春江花月夜》经过不断的改编融合,有许许多多的版本,但不变的是,我们能通过听知道其中的意境,回味无穷,这些改编保持了中国传统意境,却又拥有西方交响音乐的立体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这是中国文化的底蕴的体现,这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所绽放的光彩。《春江花月夜》便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是古典文化的积极进步。
? 《春江花月夜》属于吴越音乐。吴越,在地理位置上一般指的是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地区,主要包括了江苏南部浙江、上海等地。吴越地区东面临海西面延伸至安徽东南部,南面延伸至福建东部东北部北面延伸至江苏北部并与山东相接。习惯上人们称这个地区为“江南地区”。从音乐审美特征看,吴越音乐具有委婉优雅、偏重于阴柔之美的特点,柔婉的旋律、中速稍慢的节奏、比兴隐喻的歌词来表达含蓄内在的感情。《春江花月夜》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平稳舒展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以及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仪态。
全曲分为十段,宛如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乐曲运用了多种结构方式,因此各段间既有多次对比又有多次统一。尽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的意境,但结尾处又多殊途同归于同一乐句,听起来自然和谐,有“一生万物而万物归一”之象,十段乐曲都配有富于诗意的小标题来引发人们产生联想。
(一)江楼钟鼓
乐曲的第一段“江楼钟鼓”以琵琶由慢渐快来模拟鼓声开场。随后,箫和琵琶的合奏,如江上轻波,优美而流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阳晚照的安详景色。最后,乐队齐奏,优美如歌,委婉平静,古筝的微微奏鸣,完美地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平静。
(二)月上东山
第二段,民乐齐奏主题旋律上移,通过上升的旋律,描绘出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的情景,展现了一幅江上月影浮动的秀丽画面。
(三)风回曲水
第三段,曲调在层层下降后又回升,出现了旋律线的起落,增加了音乐的动感,显示了大自然的变化无穷。
(四)花影层叠
第四段,音乐在徐缓的曲调之后出现了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与前面表现恬静的意境呈鲜明对比,呈现出水中花影纷乱层叠之貌,显示出了花影自怜之姿,形成了春江上的“花影重叠”的美景。
(五)水云深际
曲子用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醇厚深沉,再以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出了水和云的和谐美景,这段音乐的不同音区构成对比,异常鲜明地刻画出天水共长、一望无际的江面意境,使全曲情绪由优美而转向壮阔。
(六)渔舟唱晚
第六段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伴以间断的木鱼声,显得纯朴而真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顿时一种江南渔舟晚归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回澜拍岸
此时音乐快速而热烈,进入了全曲的高潮。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民乐齐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民乐中各种音色齐响,表现出江面上波澜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声音宛若在耳旁。
(八)棹鸣远濑
曲子音乐呈反复式递升,古筝的声音,如江水的流动,又如归舟桨棹划水的声音,表现了波浪层涌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九)唉乃归舟
全曲再一次达到高潮。在古筝和琵琶音衬托下的乐队合奏,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表现出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的意境。
(十)尾声
? 在低音区以舒缓的速度,自由的节奏,奏出悠扬、徐缓、抒情的音调,仿佛画面又回到了乐曲开始时归舟远去,万籁俱寂,江水一片宁静的优美景色。乐队以零星的筝音,来勾画江水卷起的余波旋,似乎万物归于月夜下的平静。
全曲的演奏一气呵成,用琵琶形象地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用二胡表现绵绵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用古筝着重模拟流波之声,用洞箫表现渔歌的悠扬,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气势。诸种乐器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更加美妙动听,彰显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春夜是如此美丽,江边月色浓浓,春江花月夜,美妙而自然。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在于此,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在于此。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对大自然的尊重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把音乐结合意境,是中国民乐的传承。《春江花月夜》是经典之中的经典,我们需要学习的远不止于此,传承经典,敬畏自然。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邓光华主编书籍)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