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十大古筝名曲

2.介绍几首著名的古筝曲和笛子曲吧!

3.古筝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4.古筝十大名曲

5.十大最好听的古筝曲

6.古筝曲十大名曲

中国古筝十大古典名曲_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有哪些

古筝杀气名曲有《十面埋伏》、《广陵散》、《将军令》、《兰陵王》、《打虎上山》、《临安遗恨》、《林冲夜奔》、《离弦》、《草魂咏》、《战台风》。

1.《十面埋伏》流传甚广,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全称为《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秋萍琵琶谱》)。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2.《广陵散》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

3.古筝曲《将军令》描绘了古代将士征战沙场,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及得胜归营、威武雄壮的战争场面,全曲宏伟激昂铿锵有力段落层次分明,全曲共分为六个段落加尾声。

4.《兰陵王》是中国当代作曲家方岽清为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量身打造的,灵感来自古曲《兰陵王入阵曲》,分为神秘身世、邙山之战、净面柔情和兰陵王入阵曲四个部分。

5.《打虎上山》这首根据智取威虎山选段改编的古筝曲,无论是从速度还是乐曲表现的情节背景,都带有很强的霸气和杀气。感兴趣的可以听听王中山老师演奏的版本。

古筝

古筝不仅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绝美乐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的音乐,非常动人,令人唏嘘深长。听古筝的音乐,能够让人放松疲惫的心灵,带松进入一种禅宗般的回归意境。

古筝是一种音色优美而完整的乐器,曲调丰富多彩,表现出来的气韵、动态车流非常诱人。古筝色音,节奏明快,精湛的层次和韵律的细节,犹如文字般的连绵不绝,凸显出古筝的优雅风姿和独具特色的抒情性质,极具古风趣味。

中国古代十大古筝名曲

古筝十大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 ?、《汉宫秋月》、《蕉窗夜雨》、《林冲夜奔》、《侗族舞曲》、《东海渔歌》、《香山射鼓》、《战台风》。

1、《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2、《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乐曲取中国 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3、《寒鸦戏水 ?》

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4、《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王雪晴 - 南北古筝名家名曲,《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介绍几首著名的古筝曲和笛子曲吧!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后来,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吗?”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高山流水遇知音

广陵散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组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遭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与正史有出入)。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共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1634年)。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

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1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咏梅》。

十面埋伏

中国传统琵琶曲之一。《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又名《淮阳平楚》: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明王宝(1598-1662)《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2)“吹打”。

(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

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4)“排阵”。

(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 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7)鸡鸣山小战 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8)九里山大战 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项王败阵。

(10)乌江自刎 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戛然而止。

原曲还有:

(11)众串凯。

(12)诸将争功。

(13)得胜回营。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后三段删去不奏。今日诸家大多承用此

法。

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夕阳箫鼓

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根据经曲

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夕阳箫歌”,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称为中国传统琵琶曲《夕阳箫歌》, 1895年被改编为《浔阳琵琶》时已将以来的六段编成十段,各段分别借用唐代乐府题名,至1932年改为民乐合奏,定名《春江花月夜》,情趣也由原来“秋意晚江别”而发展成比较健康向上,春意盎然,清新优美。

解放后用乐队合奏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 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籁,9、欸乃归舟,10、尾声。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

名利者的鄙弃。乐曲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胡笳十八拍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反应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著名文学

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

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 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汉宫秋月

琵琶曲,后被改编二胡、江南丝竹等。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

汉宫秋月

的情绪。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

阳春白雪

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又名“快板阳春”)两种不同版本。前者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的乐谱;后者是近代琵琶家汪昱庭(1872 - 1951)所传,全曲只有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并以半轮、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悦的情绪。乐曲开头的八小节在后面循环再现,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承”部共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在八小节“合头”再现以后,高音区展开的旋律更加花簇,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转”部包括“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

《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尤其是第六段围绕徵音弹出的一连串泛音,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活力。“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百度百科

古筝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中国笛子名曲大全(谱)

1、喜相逢2、放风筝3、农民翻身4、闹花灯5、五梆子6、黄莺亮翅7、挂红灯8、万年红9、对花10、春暖花开

11、和平鸽12、荫中鸟13、卖莱14、茉莉花15、冀南小开门16、忆歌17、新风赞18、巧相逢19、画扇面20、鹧鸪飞21、欢乐歌22、小放牛23、中花六板24、行街25、三六26、梅花三弄27、今昔28、喜报29、江南春30、鹧鸪飞

31、三五七32、二凡33、早晨34、婺江风光35、幽兰逢春36、茶忙37、故乡的回忆38、江汉平原好风光39、黄鹤归来40、江河情

41、春满茶山42、沸腾的工地43、农村新貌44、锁南芝45、大杨周46、一江风47、三还头48、混江龙49、越调莺儿50、乱弹娃娃

51、油田的早晨52、黄河边的故事53、庆丰收54、赶路55、想念56、太湖春57、南韵58、麦收时节59、欢庆60、家乡的春天

61、草原牧笛62、扬鞭催马运粮忙63、飞驰的列车64、山歌65、快乐的邮递员66、赏月67、春游68、大青山下69、鄂尔多斯的春天70、走西口

71、欢乐的农家72、向往73、沂河欢歌74、运动场上75、列车奔向北京76、夺丰收喜开镰77、步步高78、喜新婚79、送粮80、上游曲

81、到农村去82、春绿江南岸83、姑苏行84、脚踏水车唱山歌85、古松抒怀86、醉卧山林87、格冬代88、淮海欢歌89、收笛90、麦收

91、草原巡逻兵92、牧民新歌93、山村迎亲人94、春到湘江95、节日96、儿童舞曲、春之歌98、赶着大车唱丰收99、延水情100、深秋叙

101、喜看塞北换新天102、运粮忙103、塔塔尔族舞曲104、我是一个兵105、打靶扫来106、布谷鸟来了107、会上108、欢乐的节日109、家乡山歌美110、水乡船歌

111、桑曲112、婺江欢歌113、西湖春晓114、断桥会115、波湖渔歌116、矿工歌117、南词118、冷月119、陕北好120、枣园春色

121、乡歌122、翱翔123、秦川抒怀124、赶牲灵125、欢乐的芦笙节126、春到拉萨127、帕米尔的春天128、雪海运肥129、天山铁骑130、帕米尔的春天

131、玉树草原之春132、塞上铁骑133、江南吟134、凡字调135、巢湖泛舟136、山乡春早137、山茶赋138、山寨赞歌139、朝元歌140、喜庆曲

141、上下联142、田歌143、咏荷144、小八路勇闯封锁线145、幸福山歌唱不完146、春风遍江南147、絮花落148、京调149、云南山歌150、收割

151、秋湖月夜152、百鸟引153、延河水154、柯尔克孜的心声155、挂红灯156、赶马157、海岛风情

158、顶嘴(重奏)159、双合凤(重奏)160、师徒俩(重奏)161、野营路上(重奏)162、牧场欢歌(重奏)163、春忙(重奏)164、莲(重奏)165、婆媳俩(重奏)166、欢庆(重奏)167、喜讯传来乐开怀(重奏)

古筝十大名曲

古筝十大名曲

《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林冲夜奔》、《侗族舞曲》、《东海渔歌》、《香山射鼓》、《战台风》。

1、《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2、《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3、《寒鸦戏水?》

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古筝名曲十大名曲

古筝十大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汉宫秋月》、《蕉窗夜雨》、《林冲夜奔》、《侗族舞曲》、《东海渔歌》、《香山射鼓》、《战台风》。

1、《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2、《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3、《寒鸦戏水?》

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4、《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王雪晴-南北古筝名家名曲,《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中国古代十大古筝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扩展资料:

高山流水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后来,俞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吗?”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高山流水遇知音

广陵散

汉魏时期相和楚调组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遭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

后人曾为古琴曲《广陵散》所加分段标题,有的以与故事相应的情节取名,乐曲所表现的情绪,与这个悲壮的传说也确有不少相通之处。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四十五段。此曲早已绝响,解放后不少琴家才将它译奏出来。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此曲琴谱最初载于明末《古音正宗》。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不仅广为流传,而且经过加工发展,形成段数、定弦、调式、意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来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的;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

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植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1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表现的主题则是《咏梅》。

十面埋伏

中国传统琵琶曲之一。《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主要歌颂了楚汉的胜利者刘邦,尽力刻画“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弘,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又名《淮阳平楚》:谱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明王宝《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金、剑击声、人马群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成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

第一部分:

“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吹打”。

“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和“扣、抹、弹、

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排阵”。

“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项王败阵。

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音乐戛然而止。

原曲还有:

众串凯。

诸将争功。

得胜回营。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后三段删去不奏。今日诸家大多承用此

法。

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夕阳箫鼓

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根据经曲

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夕阳箫歌”,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称为中国传统琵琶曲《夕阳箫歌》,1895年被改编为《浔阳琵琶》时已将以来的六段编成十段,各段分别借用唐代乐府题名,至1932年改为民乐合奏,定名《春江花月夜》,情趣也由原来“秋意晚江别”而发展成比较健康向上,春意盎然,清新优美。

解放后用乐队合奏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澜拍岸,8、桡鸣远籁,9、_乃归舟,10、尾声。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渔樵问答

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

名利者的鄙弃。乐曲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鱼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曲意深长,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胡笳十八拍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反应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著名文学

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

该曲内容的概括。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作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汉宫秋月

琵琶曲,后被改编二胡、江南丝竹等。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

汉宫秋月

的情绪。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

阳春白雪

另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两种不同版本。前者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的乐谱;后者是近代琵琶家汪昱庭所传,全曲只有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并以半轮、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悦的情绪。乐曲开头的八小节在后面循环再现,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承”部共两段:“风摆荷花”和“一轮明月”。在八小节“合头”再现以后,高音区展开的旋律更加花簇,结构也扩大了,情绪比“起”部更为热烈。“转”部包括“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三段,这是一个对比性的段落。

《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尤其是第六段围绕徵音弹出的一连串泛音,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活力。“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百度百科

古筝独奏十大名曲

第一首《渔舟唱晚》

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第二首《出水莲》

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第三首《高山流水》

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

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第四首《林冲夜奔》

陆修棠、王异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以曲牌《新水令》的旋律为素材加以改编发展而成,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

第五首《侗族舞曲》

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犷而热烈的芦笙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赞美侗乡。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种特倚音技巧,烘托了粗犷、热烈的气氛。

第六首《汉宫秋月》

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是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据考,粤胡曲《汉宫秋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的第一段;另一种即为筝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为不同谱本。

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揉、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

是“客家筝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筝曲”又叫“中州古调”,流传于潮州一带。乐曲用了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调”演奏,使其产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

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间,时分时合,相得益彰,听来饶有情趣。生动地描绘了寒鸦在水中逐戏的情景。

第八首《东海渔歌》

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乐曲以上下?v音描绘的大海波涛,以号子音调刻画的劳动场面和宽广的歌唱性主题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热情。

第九首《香山射鼓》

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该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中的同名乐曲和琵琶古曲《月儿高》。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

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第十首《战台风》

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码头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以特殊的演奏技法模拟出台风的呼啸奔腾;第三部分已逐渐形成的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

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

十大最好听的古筝曲

中国古典古筝十大名曲:《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出水莲》、《林冲夜奔》、《汉宫秋月》、《平沙落雁》、《香山射鼓》、《寒鸦戏水》、《胡笳十八拍》、《广陵散》。

1、《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2、《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琴意。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出水莲》

《出水莲》和《寒鸦戏水》、《平沙落雁》同为潮州音乐独奏曲中的“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是潮州音乐中的筝乐名曲,是筝家必弹之曲目。

4、《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是王巽之、陆修棠在1962年创作的一首古筝独奏曲。该曲是将昆曲元素成功融入古筝曲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浙江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

5、《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

6、《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年)。

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7、《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是中国筝演奏家曲云创作于1980年的一首筝曲,乐曲由西安古乐传统曲牌《月儿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联缀而成。

8、《寒鸦戏水》

《寒鸦戏水》,潮筝名曲,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此曲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韵味别致,被称为潮汕“州曲”(潮汕,大致指潮州府),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

9、《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琰(字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10、《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古筝曲十大名曲

十大最好听的古筝曲有:《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林冲夜奔》、《汉宫秋月》、《寒鸦戏水》、《侗族舞曲》、《出水莲》、《香山射鼓》、《东海渔歌》、《战台风》等。

一、《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本是古琴曲,相传先秦的琴师伯牙在荒野弹琴,被路过的樵夫子期盛赞“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故摔琴封乐,后来高山流水也比喻知己或者知音,也比喻乐曲的精妙,后世把高山流水比作珍贵的友谊。

二、《渔舟唱晚》

前几期的内容当中我们详细分析了《渔舟唱晚》这首曲目,他是娄树华先生在1938-1939年间创作的,描绘了夕阳下美丽的湖景以及渔民们丰收的喜悦场景。这首曲目非常具有古典风格,是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古筝曲了!可以说是筝人们人手必会的一首曲子了。

三、《林冲夜奔》

顾名思义,这首曲表达的是《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迫害之后风雪夜投奔梁山的故事。这首筝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创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四、《汉宫秋月》

作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汉宫秋月》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另一种就是筝曲!这首曲子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之一。

五、《寒鸦戏水》

不必多说,作为客家筝的代表曲目,《寒鸦戏水》生动描绘了寒鸦(鱼鹰)在水中追逐嬉戏的场景,搭配古筝明亮婉转的音色,画面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六、《侗族舞曲》

《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

七、《出水莲》

客家筝梅开二度,不得不说广东客家筝在筝界的地位真的超级高!《出水莲》被人比喻为“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其艳嫩也。”该曲悠扬清丽,描绘出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八、《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创作于1980年,算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首古筝名曲了,1983年《香山射鼓》在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九、《东海渔歌》

《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十、《战台风》

《战台风》是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所以说《战台风》的意思就是曲名的意思,奋战台风!由于其跌宕的节奏转换以及流畅的旋律,现如今《战台风》已经成为了古筝人的必会曲目了!

古筝曲十大名曲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寒鸦戏水》《出水莲》《汉宫秋月》《蕉窗夜雨》《香山射鼓》《彩云追月》《秦桑曲》和《梅花三弄》。

1、《渔舟唱晚》

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递进,生动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2、《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3、《寒鸦戏水》

此曲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韵味别致,常戏称为潮州之州歌。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4、《出水莲》

全曲着意表现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染”的纯洁、高尚情操。此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5、《汉宫秋月》

筝曲《汉宫秋月》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6、《蕉窗夜雨》

据传此曲源于宋代,是描绘旅居他乡的在万籁俱静、夜色深沉中,聆听雨打芭蕉的淅沥声而引发的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7、《香山射鼓》

乐曲由西安古乐传统曲牌《月儿高》《柳青娘》《香山射鼓》等曲牌连缀而成,描绘了陕西关中一年一度的“香会”活动,并以深沉、内在、具有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的旋律,表现了香客们的虔诚和高远空旷虚无缥缈的意境,以及鼓乐阵阵,咏唱轰鸣,进山朝拜的人群熙来攘往的活动盛况。

8、《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其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

9、《秦桑曲》

曲名借用唐代诗人李白五言诗《春思》中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中的“秦桑”一词。《秦桑曲》以委婉、缠绵、优美、柔和并富有的旋律,伴随着轻淡素雅的伴奏音乐,描迷了一位深情的妙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10、《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点,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