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基础入门教程_古筝入门基础知识和讲解
1.古筝怎么识谱
2.1+1古筝基础教学法
3.古筝指法求教
4.古筝入门教程
古筝扫摇技法讲解:
古筝扫摇,是摇指和扫弦两个技法的结合。
扫摇: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扫摇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所以一定要先把摇指练好,再有节奏的加入中指的扫(即中指向里快速勾弹两弦以上),然后逐步在练习中增加扫摇速度和连贯性。
双摇:大指和食指用劈抹和托挑同时向里向外连续交替快速拨弦。双指摇一般用悬腕摇法,大指与食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手指关节自然弯曲保持不动,其余三指自然放松,弹奏时靠手腕的力量带动。
双指摇也可以用大指和中指来完成,将食指轻捏大指以控制大指的稳定性和力度,中指与大指保持在三度或与三度接近的和弦位置上,它是在拇指悬腕摇的基础上加入了中指,来共同完成一个连续和弦的效果,但难度增加了许多,需要勤加练习。
步骤:
1、首先熟练古筝的摇指,尽可能悬空摇,手腕放松。
2、再在摇指时加入扫弦,做摇指动作中,准备往左摇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做准备。
3、通过向左摇时带的惯性,使得中指无名指小指做向手心扫的动作。
4、惯性向右继续做摇指,向左摇时可继续做扫弦。
古筝怎么识谱
"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技法教学和乐曲教学中。技法以下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11古筝基础教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11古筝的教学知识:
一、"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原则是:"1+1=重模仿+轻讲解"(此原则主要应用于技法教学)。针对现在古筝教学对象低龄化的特征,本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动作的模仿教学,并且把模仿动作模块化。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相对比较接近的,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对古筝弹奏动作的"模仿",可以让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做到多个肢体同时协调弹奏,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对弹奏动作适当进行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述,使教和学都变得更轻松。
在古筝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多数是学龄前 儿童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如大孩子或者成年人,但他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例如,托的夹弹法的弹奏,理论上包含以下动作要领:①右手半握拳;②手腕放平;③手臂打开;④沉肩垂臂;⑤大指放弦;⑥无名指(小指)扎桩;⑦其余手指放松;⑧大指弹奏;⑨弹完后落在下一根琴弦上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理解力不强,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讲过多理论性的内容,对弹奏动作要领的讲解要简洁明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两个动作模块的模仿:一是放弦,二是弹奏,将这两个动作模块连贯起来便完成了托的夹弹法的弹奏。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通俗易懂,轻松易学。综上所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遵循重模仿、轻讲解的教学原则,从而达到"老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的目的。
二、"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教学形式
"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教学形式表现为"1+1=教+练",即课堂教学以练为主,以教为辅,以练代教。"1+1"古筝基础教学法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时间分配都进行了科学的规划:首次提出了"226"课堂时间分配方案,即每节课20%左右的时间用于复习还课,20%左右的时间用于教授新课,60%左右的时间用于新授课的课堂练习(侧重于重点、难点部分的内容)。"226"课堂时间分配方案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新授课的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部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练琴始终在"不断重复正确的演奏"的状态中进行。"不断重复正确的演奏"才是降低回家练琴难度的关键所在,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练琴轻松起来;"不断重复正确的演奏"大大提高了练琴的效率,缩短了练琴时间,下一节课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完成还课,从而形成一种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是"1+1=教+练"的教学形式的真正意义所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根据学员课堂学习情况,此课堂时间分配方案可以适当调整为"325"或"334"模式。
1+1古筝基础教学法
楼上为您讲解了谱上的一些基本知识,我将琴弦对应的音给到您,这样你对应着看,会方便许多的。
一般古筝为d大调,有绿色琴弦区分,就以d大调为例子,绿色弦为so,下面一根(靠自己的方向)是啦,古筝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所以只有五音,宫商角徵羽,1-2-3-5-6.
一共21根弦,最靠自己的是1(上面2点),依次往前4个八度,6-5-3-2-1(上面一点)为高音区,65321中音区,65321(下面一点)低音区,65321(下面2点)。只要记住基准弦(绿弦),音就都知道了。然后fa是在3的基础上在琴码左边轻轻按下去得到,si是6弦的基础上在琴码左边按下去,力气要比fa大一点。
古筝指法求教
《1+1古筝基础教程》是"1+1"古筝基础教学法的具体体现,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1+1古筝基础教学法讲解。欢迎参考阅读!
1+1古筝基础教学:左右手协调
如果说“重发轻随”是指弹琴时力度的控制和变化的简要概括,那么“弹按尾随”则可以视为为追求乐音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或者必经之路。筝乐的音色与乐器本身的材质木料、制造工艺、演奏者个人的素养与功底有着很大的关联。演奏者个人的素养与功底除了在右手的力度、触弦 方法 等方面之外,也包括左手方面。弹奏古筝,左手的按弦是非常重要的。右手在弹弦的同时,左手要在筝马的左侧进行按、颤、揉、滑等手法,来控制乐曲的表现、色彩与音韵等轻重、长短等。
传统意义上的古筝,左右手的分工是相当明确的。一般而言,右手职弹,左手司按。换成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右手掌管有效弦长部分的弹奏,左手掌管各种按弦的技巧。在传统筝曲中,对左手做韵的要求是十分讲究的。左手也历来被筝家喻为古筝音乐的灵魂。相对于右手的弹,左手更难把握。右手的运指章法、技巧等等都是可以看得见的,是可以通过眼睛发现的,而左手是眼睛看不出来的,它要由耳朵来做评判。左手在筝马左侧弦段的各种按弦技巧,眼睛所做的除了要找到那一根弦之外,别无他用。你不能用眼睛来判断左手手指按下的具体深度,而是用耳朵识音控制左手。
一定程度上来说,左手做韵的特点是区分各古筝流派的重要出发点之一。比如,同样是4和7两个按变之音,在潮州、客家、陕西、河南等各个派别中的旋法及做韵的技巧都不同,这些都与当地的 文化 背景、语言等休戚相关。在潮州,左手主要按捺右手大指所弹的琴弦,有些时候还要兼顾食指所弹的琴弦的按颤,以便美化旋律,获得“一音数韵”、“以韵补声”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弹按尾随”。然而,“弹按尾随”还可以从更细微的角度来理解。
“弹按尾随”中的“按”,不单单指的是古筝演奏中的按音、固定按音两种,而是一种泛化的统称。它涵盖着颤音、揉音、滑音、点音等一系列控制着乐曲的音乐表现、风格和特点的按弦技法。也可以称为揉奏技巧。在这里,笔者考虑到乐谱中滑、颤、按等在一个系统内比较复杂,由此只拿“颤”来讲一下笔者所理解的“弹按尾随”。
“弹按尾随”,从字面来讲,左手要尾随着右手要弹奏的琴弦,施以一定的做韵技巧,从而为音乐表现增色,美化旋律曲调。左手的尾随,导致了“一音数韵”、“以韵补声”的显著特点。
笔者认为,“弹按尾随”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再来体会一下“尾随”一词。右手弹奏之前,左手不能先出手为快,应该等右手要弹奏的弦发出声音,然后再施以一定的压力。一般而言,左手的颤音加在大指、食指所弹的弦上。左手要跟牢。笔者把左手做出来的韵视为两个音之间的桥梁,要注意时间上的合拍,不能提早结束,也不能过于延后。左手提早结束,容易导致两个音之间的空间,造成两个音间的明显分离;而左手延后,则往往产生很多无用功,比如右手的后一个音已经弹完了,前一个音的颤音还未结束,仍在持续。这些也往往会造成双手间的不协调。那我们的“四点”也就是“勾托抹托”来看,两个托指都要加上颤弦技巧。第一个托指弹完,左手要停于该弦上加以做韵,不能过早结束,要等到弹奏抹指的同时,再抬起来或者离弦。换句话说,也就是食指的抹喊着手的停。如此反复练习,才能找到左右手协作的感觉。
(2)力度上。笔者认为,并非在时间上的协调、相吻合或者前呼后应就是“弹按尾随”了。除了在时间上的相应之外,在力度上的运用也应该相协调的。比如,我们弹奏一个力度小的音,左手尾随的颤音没有必要施加过大的力,否则就小题大做啦。当然如果音符的上方有明确的标注的,比如某个音符上方是重颤符号,那么我们就不能随意用力了。比如河南筝曲中的游摇技法。左手的颤弦技巧所用的力度应该根据右手的力度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变化,而不能右手轻弹,左手施以较大的按弦力气,右手重弹,左手施以较轻的力气。除非乐谱的音符上方明确地标注着重颤的符号。左右手之间的用力要讲究平衡,讲究双手之间的协调。
古筝入门教程
回答:
第一个地方,因为后面衔接的指法为中指的勾,且和后面一个音,为一个八度。
这是一个基本的花指衔接八度的勾托指法。
刮奏到中音的2去,其实谱面的音符是写对了的。
你的理解也对,可以从高音1刮奏到中音2去,然后中指弹奏低音2,然后大指弹奏中音2。
第二处,同理,只不过变成了花指衔接小撮的分解抹托两个指法。
应该刮奏到中音的1去,然后食指弹奏低音的6,然后大指直接弹奏中音的1。
若有不明,可再追问。
望此解答,释卿之惑。——中国古筝学院
1、托
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
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
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
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他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
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
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这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5、勾
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
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像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色和音质。
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像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古筝的按音
每一根弦除本音外,还可用左手在琴马左例压弦的办法按出高小三度范围以内的各个音。低音区琴既长又粗,按音比较费劲,勉强可以按出高二度的音。一弦筝各弦音位以五声音阶排列,以D调为其基本调。
七声音阶的“fa”和“si”两音是在“mi”和“la”两弦上通过按弦而得。由于筝曲是由五声音阶排列定弦,因而形成筝曲“以韵补声”的旋律特点。即通过左手按弦的奏法,弹出本弦发音之外的音,特别是五声音阶以外的音。
这种“以韵补声”手法所形成的旋律特点有两种倾向:
一是色彩性、装饰性的,即不具有调式、调性的转换意义,这个特点在山东、河南及部分客家筝曲中较明显;
二是功能性的,即有调式、调性转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潮州筝曲中,即通过“以韵补声”的手法使乐曲可得到轻三六、重三六、活五等各种调式的变化。
筝曲中的同度双音是将其中一个音在另一根弦上用按音的办法得到的。两个音的音高,一个是固定的,一个是滑动的,结合在一起有着筝那特殊的略带颤动的音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