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1234567图解怎么读_古筝1234567怎么弹
1.如何使用古筝调音器的十二平均律
2.古筝曲《黄陵随想》如何定调?一定要具体啊!!要准确啊!!!!!!
3.古筝五个音分别在那根琴弦上
4.关于古筝谱G,F,E,A,C,B调,我只想知道这些是怎么看的。看详细!
5.f调的1234567在哪里
6.古筝C调的1 2 3 4 5 6 7对应的音名分别是什么?
古筝上弦发和西两个音要通过按压琴弦的技法实现。
由于古筝是五声音阶,在其音列中没有4、7两个音,因此这两个音要靠按压3、6弦使其音高升高至4、7。也就是说要通过按压琴弦的技法实现。这就要求在按压琴弦时控制好按压的力度(深度)。
力度小了琴弦按压的浅了,深度不够,音高提升不到位。力度大了琴弦按压的太深了,音高提升又会过高。因此,如何控制到音高刚好提高半音,这一方面需要认真练习、琢磨、总结经验。
其他重要要点:
就是演奏者必须具有非常好的音高、音准概念,能准确迅速的判断出音高的标准。这需要多做听音练耳的练习。
跟着固定音高的乐器练音阶,把1234567七个音唱准了,特别是34、71、这两个半音关系的音更要多练。有了好的音高、音准概念,再配合按压琴弦的练习,慢慢的就会把这两个音弹准了、弹纯正了。
如何使用古筝调音器的十二平均律
按固定调来讲 就是说以C调做基准的话
F调需要降7 D调需要升4和1
所以在D调上演奏F调 需要还原4和1同时降7
那么D调的音阶应该是2 3 升4 5 6 7 升1 2
F调的音阶应为4 5 6 降7 1 2 3 4
所以在D调上标注F调的音阶应为 降3 4 5 降6 降7 1 2 降3
由于考虑到您说的乐器是古筝 所以降半音比较不方便做到
所以应标注为 升2 4 5 升5 升6 7 1 升2
或者您可以将D调的古筝调成F调
也就是说将D调古筝的3 6 7三个音分别降半音
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按F调的谱子直接演奏了
古筝曲《黄陵随想》如何定调?一定要具体啊!!要准确啊!!!!!!
1、首先需要了解固定调是什么、如何排列的。
2、十二平均律如我上图所写,由十二个半音组成。
3、古筝为五声调式(12356),而通常音乐中是(1234567)七个音阶,这七个音阶的音程关系为全全半全全全半。
4、古筝各种调弦序是可以通过其他调判断出来的,今天在这里不讲,记住弦序排列即可。
5、根据上图可知古筝c调的弦序排列为21653(即第一根弦为2),它的固定调音名相对应分别为DCE,若使用十二平均律调音器,按照弦序便是DCE(这一个八度的五个音都准即可)
D调的固定调音名是可从C调上推出来的,根据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音程关系可以推断出来,可结合音频的讲解内容来理解。
扩展资料1、21根弦都已经调试好了以后,可以用手指向面板方向按揉筝码左侧的琴弦,然后再调试一次,这样琴弦的稳定性就会提高,音准自然更稳;
2、如果您的琴房足够安静,您可以直接拔下拾音器的插头,也不要夹在古筝上,调音器是自带麦克风的,这样调出的音准更佳。
3、如果某一根弦拨了没有反应,您可以尝试把夹子夹在这根琴弦所架的筝码或弦上;
4、调音的顺序从8弦向上,一直调试到21弦,再调试,7654321弦,尤其对初次调音的很有必要,一开始就调试第一弦,会出现用力过度导致断弦的情况。
古筝五个音分别在那根琴弦上
首先这首曲子是C调定弦
倍低音《2 4 5 降7 》 低音《1245降7》 中音 123567 高音 2 3 56 倍高音 2 我只能这样说了· 按顺序你从倍低音往倍高音 读出来 就是定弦顺序 希望你能明白
关于古筝谱G,F,E,A,C,B调,我只想知道这些是怎么看的。看详细!
古筝D调中没有4和7这两个音,所以古筝D调的1、2、3、5、6对应的音名分别是: D、E、升F、A、B 。D调的首调唱名是:do、re、mi、 so、la。在古筝的二十一根弦中对应的分别是第11根弦、第10根弦、第9根弦、第8根弦、第7根弦。
简谱D调中与a1同名的八度是由13根彩色弦按照弦的顺序确定的a音,是谱D键中的5个音。从第5个音符唱到第4个音符1,按照第11个弦d1上的弦顺序,这个音符就是D音1的谱。在第十根弦上,按照弦的顺序,第五到第五,第二,是D中的第二个音符。
在第十二个弦上,按照弦的顺序,确定第五个音符的升序第二,第六个音符,这是D中的第六个音符。在第九个弦上,按照弦的顺序,确定第六个音的升五度,第三个音,这是D中的第三个音。
扩展资料:
弹筝姿势
弹筝姿势有立式、盘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筝放置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坐时身体靠近筝的右端,距筝约15公分。两腿于筝架下自然分开,双足一前一后。上身端正,手臂松弛,曲肘置手于筝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开,头部略微俯视,仪态自然大方。
弹筝手型
弹筝强调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态。
f调的1234567在哪里
小时候学古筝的时候,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我很久,直到我学了钢琴之后,才找到了大致的答案。
以D调转G调为例
首先,以什么音为1就是什么调,也就是以D为1就是D调,以G为1就是G调。D调里面的5(就是绿线)和G调的2音高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在钢琴上是同一个键,所以就有了你在问题里提到的那种说法。但是,实际上,要真正从D调转为G调,还要改变一下D调的3,否则它就会相当于G调的7了。原因如下:
12345671这几个音之间的音程是不同的,
1-2、2-3、4-5、5-6、6-7均为全音(两个半音)
3-4、7-1均为半音
而钢琴上每个键差半音(包括黑键),G调和D调的1234567在钢琴上分别在如下图的位置上:
由上图,应该可以很明显获得:古筝从D调转G调的时候,可以通过移动琴码或者调紧琴弦的方法,把所有的3升高半音而成4,这时这个升高后的4就是G调的1,当然原来的绿弦5就成了G调的2了。
当然,也可以不这样做,那么就需要在每次弹D调的3的时候,都按压成4,这样才可以当作G调的1来用。如此想必是极其麻烦的,所以一般还是会在弹奏前先转好调。
其它转调
同理,从G调转成C调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移动琴码或者调紧琴弦的方法,把所有的6(D调的6,相当于G调的3)升高半音而成7(D调的7,相当于G调的4),这时这个升高后的音就是C调的1,当然原来的绿弦5就成了C调的6了。而如果直接从D调转成C调,只要把所有D调的3和6都上调一个半音即可。
其它转调也可以同理得到转调方法。
其它转调方法
1. 所有琴弦全体调高或调低
另外,也可以通过把所有琴弦都进行调整的方法获得别的调子,比如D调转C调,就把所有琴弦都调低一个全音,这样的好处是原来的那根弦还是那个音,也就是绿弦依然是5,不需要演奏者重新记忆音的位置。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要一根根调,很麻烦;其次,C调与D调间相差小还好,一旦是相差较远的调子,琴弦太紧或者太松还容易断或者无法发出正常声音。
2. 用调音器
以上说起来很复杂,我也是边画边写的。其实真的要给古筝转调的话不用那么复杂。可以直接对着调音器调。其实它也不算别的方法,就是借助工具而已。至于如何用调音器给古筝换个调子,你可以去百度一下,嘿嘿~
真是难得写那么多东西,希望可以帮到你哈哈~
古筝C调的1 2 3 4 5 6 7对应的音名分别是什么?
两个黑键左边相邻的白健音名叫C,依次往后各键音名分别是D、E、F、G、A、B。
重点注意三个黑键左边相邻的白健音名叫F。
F调就是以F为1(do),每首曲子前面都会这样写:1=F。
f调的1234567在哪里
F调从C大调向左数第四键F键开始,后G2,A3,bB4,c5,b6,e7,fi。
先找三个黑键,再找三个黑键左边相邻的白健,这个键音名叫F,就是F调的1(do)。
上图是F调1、2、3、4、5、6、7在琴键上的位置。
注意4(fa)在黑键上。
1234567间隔是有规律的,白键黑健都包括在内,3和4、7和1是相邻的,其它相邻的两个音中间隔开一个键。
别的调也一样,你找找G调试一试。
古筝C调中没有4和7这两个音,所以古筝C调的1、2、3、5、6对应的音名分别是: D、E、升F、A、B 。C调的首调唱名是:do、re、mi、 so、la。在古筝的二十一根弦中对应的分别是第11根弦、第10根弦、第9根弦、第8根弦、第7根弦。
简谱C调中与a1同名的八度是由13根彩色弦按照弦的顺序确定的a音,是谱C键中的5个音。从第5个音符唱到第4个音符1,按照第11个弦d1上的弦顺序,这个音符就是C音1的谱。在第十根弦上,按照弦的顺序,第五到第五,第二,是D中的第二个音符。
在第十二个弦上,按照弦的顺序,确定第五个音符的升序第二,第六个音符,这是C中的第六个音符。在第九个弦上,按照弦的顺序,确定第六个音的升五度,第三个音,这是C中的第三个音。
扩展资料:
古筝的正确姿势
1、椅子或凳的高度选择因人高而异。高度一般能使演奏者两腿自然弯曲90°时,大腿低于筝背板3cm为宜;身躯要坐直;两膝稍并,间距约15cm,左腿稍前于右腿,两脚成“丁字形”当在地上;把古筝横放在筝架(或筝桌)上。前岳山于演奏者的右侧,两眼向前平视乐谱,表情要自然。
2、两肩、臂要自然放松,肘、腕、指各关节自然弯曲,弯度以演奏者的体型、身高、手型而定。两手背向上与古筝面板成平行,手心向下成半握拳状,右手弹弦点的位置一般在有效弦长(码子到前岳山之间的距离)靠近前岳山一侧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处。
左手按弦点位置一般在约距码子左侧15cm处的弦上。弹奏低音区时身躯稍向前倾,弹奏高音区时身体稍向后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