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筝多少个音?

古筝结构_古筝结构有哪些

 01、古筝的基本构造

 1、琴弦:多用尼龙缠弦,用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最早以25弦为最多(分瑟和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又赠至16根、18根、21根等,现最常用为21弦古筝。琴弦的颜色有两种,白色和绿色。

 2、琴码(琴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即是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义甲,琴扳手等。

 02、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上方斜45度佩戴。

 2、食指和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03、演奏姿势

 1、琴座要调节,高低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腰部平行。

 2、双腿自然曲起,左脚前,右脚后。

 3、上身端正,背挺直,只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坐满。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大约一拳。

 4、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04、古筝的常用弹奏技法

 1、勾:中指向里弹

 2、托:大指向外弹弦

 3、劈:大指向里弹弦

 4、剔:中指向外弹弦

 5、挑:食指向外弹弦

 6、抹:食指向里弹弦

 7、打:名指向里弹弦

 8、提:小指向里弹弦

 9、双勾:中指连勾两弦为一声

 10、双托:大指连托两弦为一声

 11、双劈:大指连劈两弦为一声

 12、双抹:食指连抹两弦为一声

 13、小撮:大指、食指同时向掌心方向弹弦

 14、大撮:大指、中指同时向掌心方向弹弦

 15、双托撮:大指双托,中指勾,同时弹三弦

 16、延续符号:某种指法的连续使用,短横线可若干

 17、花指:大指向外连弹数+弦

 18、扫摇:中指重勾与大指劈托的快速弹奏

 19、摇指:手指向里向外连续快速弹弦

 20、三指轮四指轮:手指在同一弦上依次弹奏

 21、扫弦:一指或多指向里或向外同时快速扫弹数弦

 22、琶音:手指由低音到高音依次弹弦 手指由高音向低音依次弹弦

 23、上行刮奏:食指由低音向高音依弦序划弦

 24、下行刮奏:大指由高音向低音依弦序划弦

 25、柱左边音刮奏:大指或食指在雁柱以左弦段划弦

 26、四点:用勾、托、抹、托指法快速弹奏

 27、轮抹:双手食指连续快速交替弹弦

 28、有时值滑音:据谱面节奏要求作上滑或下滑

 29、揉弦:左手在雁柱左侧上下缓慢揉动该弦

 30、颤音:左手在雁柱左侧上下快速颤动该弦

 31、按音:左手在雁柱左侧按弦,将音升高至相邻上方弦的音高

 32、上滑音:右手弹弦后,左手随即按压该弦,使音升高

 33、下滑音:左手先按弦,右手弹奏时左手即刻放弦

 特别提示

 1、弹奏时面部表情放松,演奏时动作自然,不驼背也不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2、佩戴义甲时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古筝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的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

 乐器养护

 日常养护

 古筝是木质材料的乐器,木头很容易受到天气及环境的影响,这就给古筝的日常护理带来了以下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潮湿的天气环境下,一定要注意将古筝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位置,不用的时候可以在琴袋里放上干燥剂等吸湿气的物品再将古筝包装存放。

 2:在过分干燥的天气环境下,古筝的弦孔处甚至底板,会出现一些裂纹,这时候一定要尽早防护,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乐器保湿膏均匀涂抹在裂纹周边,以预防裂纹扩大。

 3:一定不要让古筝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否则对面板损害很大。

 4:不要让面板沾水,下雨天搬运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5]

 使用养护

 除了这些天气或环境容易造成乐器受损,日常练习中或练习后也应当多多注意乐器保养。

 1:保证手指的干燥再触弦,不要用打湿了的手指触弦,很容易使琴弦钢丝生锈。

 2:不要用湿抹布或纸巾擦面板、底板。作为发音最重要的部分,沾水后会严重影响木质,造成音色变差。

 3:定期清理琴面灰尘,琴头琴尾光滑处可以用少量家居清洁剂增加光亮。

 4:平时存放时可使用一块布料盖住琴弦,如果长途搬运或者托运时,一定要将琴码拆卸下来,避免受损。

古筝多少个音?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弦、13弦、18弦、23弦、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一种二十一弦筝的构造

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位组成。筝的优劣取诀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有音桥,呈拱形,它除了共鸣效果的需要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筝的音响影响很大。

面板:面板用放置多年、木质干而松的梧桐木来制作,以木纹顺直、抄眼大的沙桐为佳,如带有活疤节的发音更为脆亮。面板决定筝的音色和音量。也有人试用白松制作。

底板: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他的硬质木料制作

筝边:也称边板,即筝的侧帮。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筝边。筝边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杂木制成。还有试用权木制作

筝头:用木、紫擅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筝头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筝的筝头是固定琴钉的)。在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出音孔上有个音窗,供出音之用。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筝,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

岳山:也称木梁或山口。用紫花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筝上有两个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头连接处,叫作前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尾连接处,叫作后岳山。岳山随面板的前后圆弧而自然成弯弧形,与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

后岳山也有用S形的(缩短了高中音区的码处弦长)。岳山起着载弦的作用,也起着某些传递声音的作用。岳山与码子高度的比例关系到音准以及音色、定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用恰当的比例才能使筝的发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岳山上端镶有一条骨片或铜丝,以使发音悦耳。

码子:也称柱,或称雁柱。它是筝弦和面板的传振支柱。一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红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为佳。在桅木上还镶有一个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稳固筝弦。每个码子支撑着一根弦,共有二十一个码子。

在演奏时,弦的振动由码子传递到面扳,再通过共鸣体而发出音乐的效果。码子可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码子有时也稍作前后移动,以适当调整音质。

琴钉:也称肖子。它用于上弦,调整弦的松紧,控制音的高低。筝的琴钉也有用钢琴肖钉代替的,或用硬质木料制成弦轴上弦的。

出音孔:筝有三个出音孔(也有两个出音孔的),在筝头侧面有一个,底板上有两个(一个在底板的中部,一个在底板接近筝尾处)。出音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关系到音色、音量。

弦:目前常用筝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筝的最高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筝的最低音。在用弦上,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将铜丝弦、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以及其他种弦加以适当的配置。

由于用途、风格和习惯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钢丝弦为主,适当配置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的﹔也有以尼龙缠弦为主,适当配置钢丝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龙缠弦或丝弦的。钢丝弦音色明亮,缠弦音色浑厚。

古筝曲流派

1、潮州筝

流传于潮州、揭阳、汕头、闽南及东南亚等潮语地区,是“潮州弦诗”的一部分,其历史悠久,手法自成体系,风格独树一帜,对现代筝曲影响甚钜。潮州筝曲调式多变,有明快的轻三六、厚重的重三六、悲凉的活五等,另有“曲速三变”、“催法”等曲法。

潮州弦诗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曲是“潮乐十大套”。由于其地理位置,潮州筝派是中国近代古筝海外传播的先导,辐射范围包括越南及琉球、东南亚、香港、澳门、台湾等。

2、河南筝

流传于河南省。河南筝乐又称"中州古调"。河南筝乐主要来源于“大调曲子”。“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流行在开封的曲艺为基础逐渐演化而来的。传统河南筝曲主要可分为板头曲及牌子曲两大类。

右手技巧:“拇指靠弹重托”、“短摇”、“倒剔正打”。左手技巧:“以韵补声”,这也是河南筝派的最大特点,即左手利用按、揉、吟、颤等技法奏出大、小颤音和上、下滑音,使旋律获得装饰效果,以增强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地方特色。

3、山东筝

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地区郓城、鄄城。有山东琴曲组成的“大板曲”和山东琴书的唱腔、曲牌、民间小调组成的“小板曲”两种。华丽明快为山东筝的特色,主要使用右姆指奏旋律,右手小关节托劈(多16分音符)、带有音头的刮奏、左手颤弦振幅大,另外有“走指”和“邻弦同音”等特色技法。

4、浙江筝

流行于江苏、浙江地区,由于浙江省省会杭州市古称武林,故浙江筝又称“武林筝”。浙江筝派由于形成时间较晚,受到了大时代环境及人为的影响,成为五大流派中的后起之秀。其内容主要为丝竹乐、板头曲、弦索套曲等,并与“杭州滩簧”关系密切。以右手清弹为主,其音乐淡雅、含蓄、清秀。

5、客家筝

又名汉乐筝曲,流传于广东省兴宁、梅县、蕉岭、大埔和福建省西南部等客语地区,是“客家音乐”的一部分,保留了不少古曲。有“硬线”、“软线”之分,硬线曲较轻快、华丽,软线曲古朴典雅、旋转委婉。

6、福建筝

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区域,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起源于福建“古乐合奏”,以古筝为主奏乐器的演奏形式,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7、陕西筝

又称为秦筝,是以今日之“秦声”音乐风格为依据。所谓“秦声”概指秦地的传统音乐,包括戏曲、宗教音乐和所有陕西风格的民间音乐。 陕西风格筝曲的特色鲜明,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即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偏高,七级音偏低)的游移性为其特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古筝

下有简介:

弦乐器,古筝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 ,S代表S形岳山,是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