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筝的结构图及名称

2.关于古筝,古琴的典故

3.古筝和古琴的区别

4.古琴与古筝的区别是什么?

5.古筝有多少条弦?

6.古筝和古琴有啥区别

7.古筝的构造与天地的关系

365古筝在线_3565656165323古筝

古琴与古筝形制上的区别如下:

1、琴身与琴弦:古琴的琴身是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总共有十三徽,这些徽位可以弹奏泛音和按音。古筝的琴身由面板和底板构成,早期筝为5根弦,后来发展为12弦、13弦,直到现代的21弦或更多。

2、长度与音域:古琴的琴体总长度约为1225mm(约3尺6寸5分),以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古筝早期只有5根弦,长度较短,后来发展为12弦、13弦,现代筝已达到21弦或更多,长度也相应增加。

3、演奏方式:古琴的演奏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指或指甲拨动琴弦,以产生声音。古筝则是通过拨子拨动琴弦产生声音。

古筝的方法:

1、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得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2、扎桩摇——与压腕摇的基本要领一致,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整个手腕作为支点而是用小指作为支架放在所要弹奏琴弦的前梁底部,弹奏时需要注意放低手腕,在初期练习中拇指劈时,需打在下面一根琴弦上以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托指时稍加一些力但无需靠弦,如托时也靠弦的话会影响指法的灵活性。

3、提弹法——运指方向是从斜下方向斜上方,也可以泛概为向手心方向提起弹奏。这种方法是快速弹奏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筝曲的重要弹法,有利于手型的保持和放松。

4、夹弹法——是从斜上方向斜下方运指,以关节为支点发力向斜下方压奏,由此也称为压弹法。这种方法是初学时的基本弹法,也是传统筝曲的重要弹法,有利于手型的保持和放松。

古筝的结构图及名称

古筝有21根弦,古琴有7根弦。 而且音色不一样..古筝的声音更加清脆,因为我就学了2年多的古筝..

琵琶的声音比古筝的要更加清脆..但不仔细听并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相对来讲,古筝的要比琵琶稍微浑厚一点点..

关于古筝,古琴的典故

琴式? 古琴自古以来就是最美的乐器,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结构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3.琴面 为能充分振动,面板一般多用桐木、杉木等松质木料制成。向内外侧呈瓦弧形,与底板胶合而成琴。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与鹿角霜粉屑(或瓦灰)调和的底胎,干透磨平后多次擦拭生漆而成。琴面木材须选料精良。

古筝和古琴的区别

古筝

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古琴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

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

扩展资料

古筝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琴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列子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是什么?

古琴和古筝的区别在历史渊源不同;音色不同;音域不同;演奏方法不同。

1、历史渊源不同:古筝是在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下里巴人文化,而古琴则是伏羲创造的一种阳春白雪文化。

2、音色不同:古筝的旋律性是比较强的,而古琴的音调则是相对比较深沉的。

3、音域不同:古琴一弦多音,音域可以达到四个八度,而古筝的表现力相较于古琴则是有点差的。

4、演奏方法不同:古琴在弹奏的时候左手按弦,右手拨弦,而古筝则是通过左手对弦的张力进行控制,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共同进行拨弦操作。

古琴和古筝的介绍

1、古琴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四艺,用以概括汉族的传统文化。

2、古筝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主要形成了客家筝、潮州筝、山东筝、河南筝四大流派。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有多少条弦?

古筝是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根,二十一根,二十五根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古筝的型号通常用S163-21来表示 ,S代表S形岳山,是由筝父徐振高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古琴则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之中、舞台之上。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历程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契合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故而在琴棋书画中居于首位。

古筝和古琴有啥区别

古筝有几根弦?

答: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筝即已成为当时广泛流传的重要乐器。古筝的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高音区清越剔透,中音区则珠圆玉润,极为悦耳。当其刮奏时犹如流水淙淙,独具魅力,而左手的按、揉、吟等技法,又使筝乐更具韵味。由于古筝是按五声音阶定弦,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古筝在构造上为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乐器,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

目前古筝的弦数在十九弦到二十六弦之间,有多种规格。民间常用的筝为十三弦和十六弦。经过改良的筝有十八弦、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规格。

制作古筝使用的材质,琴身共鸣箱一般为桐木制,支架为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前梁、后梁和音柱则多为竹制。

参考资料:

://.diary365.net/book/view.asp?bookid=187322&s=1&n=7&t=20050701182251&p=-1&f=0

古筝的构造与天地的关系

古筝和古琴是两种不同的乐器,那么这两种乐器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古筝和古琴的区别,欢迎大家阅读。

  其一,形成年代:

古琴:原名“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

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区别,改称为“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有实据可考至少形成于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古筝又名"秦筝"。

早在战国的时候筝就已经流行了:“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罄筑、弹筝。”(《战国策—齐策》)。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

筝的起源主要有四种说法:

说法一、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

说法二:筝筑同源说: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记录,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的记载,『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及同时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叙述到『筝,鼓弦筑身乐也』。

说法三: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史载:汉应劭《风俗通》『仅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说法四:筝为汉代京房所造,承上述旧唐书音乐志提到:『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其后述是『筝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

  其二,形制区别:

古琴琴身以琴面与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雁足(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乐器";

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体造物宏袜型颇有典故。琴体总长度为3尺6寸5分(折合约1225mm),以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则代表地,以此印证“天圆地方”之说。古琴共有十三个徵位,装饰以金玉的圆点来标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时以指触弦,即十三音也。古琴的七根弦系进化演变而来,史书记载,最早期的古琴仅设有五根弦,以象征金、木、水、火、士,周文王为悼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现代知名的斫琴家李一凡、王鹏所斫古琴被誉为“文武二琴”。

古罩激琴的结构颇有分寸讲究,详尽分类有琴额、岳山、承露、起项、琴颈、琴肩、琴弦、徵位、琴腰、龙龈、冠角(焦尾)等。古琴弹奏的时间越长,琴音会越圆润、淳和,若长时间闲置不弹而一朝拾起,其声音会回生而黯然失色,所以有人说古琴善通灵性,便是指此。

古琴常见的造型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区别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而不同。琴漆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古琴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断等,有断纹的琴,其琴音清淳、明澈,外观美观,所以更显名贵。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24-26弦的筝。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于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从乐器形制、制作工艺与构造上来说,今天的筝已与古时的筝有较多区别。

目前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用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绝庆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其三,音域、音色、表现力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表现力丰富而形象。

看过金庸的,一定会记得曲洋与刘正风合奏的那首《笑傲江湖》曲,那就是古琴和萧合奏的.。王维的弹琴界境更是让人向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而李白在《听蜀僧睿弹琴》时写道“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种弹琴姿势是何等潇洒。

目前来说,古琴方面王鹏、李一凡、马维衡等几个斫琴师所斫的琴音色、表现力方面是公认的好,古筝的话台湾宏声、上海鼎韵、西安东韵这几个品牌的琴质量较高。

  其四,曲谱

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多用"文字谱",到了唐朝后多用“减字谱";减字谱相传为唐代曹柔据文字谱简化、缩写而成。减字谱的每一字块为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种谱式主要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音高和节奏,所以是属于指法谱。

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其五,流派

古琴的流派主要按地域分:著名琴派有浙派(郭楚望、毛敏仲)、虞山派(李一凡、严天池)、广陵派(徐常遇、徐祜)、浦城派(祝桐君、许渔樵)、泛川派(张孔山、顾玉成)、九嶷派(杨时百、管平湖)、诸城派(王溥长、王雩门)、岭南派(黄景星、李宝光)、梅庵派(王燕卿、徐立孙)等。

古筝分为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族的伽揶琴(即延边筝)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其六,演奏方法

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绰、注等等。弹奏时,右手能够同时拨动两根琴弦作和音。在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取音时,可作往复摆动的“吟”、“猱”和上滑音“绰”、下滑音“注”等多种技巧奏法,从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风格。

古琴的弹奏还有很多琴道、琴德方面的讲究,因此自古以来琴家们往往都操守五不弹之原则。即:其一,疾风甚雨不弹。疾风声枯,甚雨音拙,所以不弹。其二,于尘市不弹。这是因为尘市喧闹,噪杂不静,俗气又重,故与琴文化精神相违。其三,对俗子不弹。市井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识风情,难体琴道之妙,自然不为知音。其四,不坐不弹。因操琴须气定神闲,不可有浮躁之气。所以琴家不能立而弹琴。其五,衣冠不整不弹。琴家操琴时,须洁净身心而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如《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仪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身心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而古筝常用演奏手法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可以说古筝琴上有日月天地。古筝一般长度三尺六寸五,代表一年365天。

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两头稍凹陷,底板呈立体状,木制箱体的面板上绷有筝弦,每根弦下安顿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