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_古筝教学改革
1.古筝教学历史
2.古筝考级,有分专业和业余吗?
3.滇筝——云南古筝事业发展的奠基者张树德教授
4.古筝就业前景
古筝是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早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秦国境内(今陕西地区)就广为流行,当时称之为“秦筝”。由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今人常称之为“古筝”。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筝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与当时的地方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演奏技法和地方风格的古筝流派,其中主要的有河南筝、山东筝、客家筝、潮州筝和浙江筝等各大派别。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后,古筝的改革、演奏、教学等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不断涌现,演奏技法也得到提高和日益完善,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使之更具魅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外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古筝以其独特的韵味,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乐器,得到国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近十多年来,国内更是掀起了学筝的热潮,不仅琴童增量加快,成人古筝爱好者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人们逐渐认识到,经常欣赏优美、健康的音乐和掌握一、二门乐器,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气质,丰富和增添生活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为给古筝爱好者提供一条学习的捷径,编者根据几十年来演奏和教学积累的经验写成这本初级实用教程,主要面向成人初学者。考虑到每位学习者的音乐基础、理解能力和练琴时间各有不同,本书是由最简易的手指训练和乐理知识入门,并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课程。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进度,但关键是应掌握好基本的弹奏要求。记住“业精于勤,贵在坚持”。
本教程既可通过自学,也可由老师指导,进而逐渐掌握古筝演奏的要点。为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本教程的练习曲和乐曲,大都选用了传统乐曲、中外民歌和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
古筝教学历史
如果以后想从事教古筝工作,那就需要古筝专业技能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专业技能证书是一个技能实力的认可,而要从事教育事业,教师资格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成考、自考、网络教育学历,需要毕业才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扩展资料:
参加考试注意事项:
1、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加试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所以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
2、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属于地方考试,但可全国通用,取得了任何地方都承认。
3、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业证书,只要能通过2门理论考试,并且取得普通话合格证书,然后申请自己想要教的科目,那需要个试讲,通过后,还要参加体检,体检合格后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专业资格证书。
百度百科-教师资格证
古筝考级,有分专业和业余吗?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形成流传于秦地(主要是陕西、甘肃一带),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变迁,流传到全国及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对古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
第一种认为:古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古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古筝之名自此始。宋代《集韵》中载有:“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古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二人争瑟,而产生了“筝”,仅是传说而已。
第二种认为:古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话中,有两处谈到古筝,即“弹古筝博髀”和“退弹古筝而取韶虞”。这在时间上比蒙恬发迹之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古筝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在《旧唐书.音乐志》中,对蒙恬造古筝也持否定的看法。至于蒙恬改革筝的说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
第三种认为:早期第三种认为:早期古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云:“古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古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从历史材料看,早期古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都是五弦。关于古筝的命名,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古筝,施弦高急,古筝筝然也。”这就说明古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古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古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古筝筑同源,古筝瑟并存。五弦竹制古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古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古筝”之称。古筝流行于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正如《战国策.齐策》中一段话所述:“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又如西汉桑弘羊《盐铁论. 散不足篇》中所述“...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古筝鼓缶而已。”可见古筝在民间流行的广泛性。古筝发展到汉代已出现了转调。候瑾《筝赋》中记有:“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是用移动古筝柱来转调的。
十三弦古筝,在隋代就已流行,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三弦古筝的使用。隋代古筝的演奏中也用了移柱转调的方法:“促调转移柱”(王台卿诗),“调宫商于促柱”(顾野王赋)。
古筝在唐代音乐中广泛使用,并东传日本。公元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日本遣唐使准判官藤原贞敏来我国从琵琶名家刘二郎学艺,二郎以女妻之,二郎之女是弹筝名手,6年后随藤原去日本。公元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唐代曾派遣弹筝博士皇孟学,率62人乐队前往日本传授筝艺,在日本朝中掀起弹筝热,天皇和大臣也纷纷学习筝技。在此后的千余年里,筝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要乐器,产生了许多演奏流派和筝曲。现在日本正仑院珍藏的一张经过修复的桐木筝,已成为世上罕见的唐制筝标本。
古筝在宋代也流行较广。宋陈炀《乐书.宋史.乐志》中记载:“本朝十三弦筝,然非雅部乐也。”明代已出现十五弦筝,但仍以十三弦筝流传最广。据明代《敦煌实录》云:“索函宗伯夷成善弹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周。”
清代的筝有了新的发展,值得重视的是,清代十四弦筝已用了七声音阶的定弦。在《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有:“筝似瑟而小,十四弦。...;各隋宫调设柱和弦以谐律吕,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这里说的“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即指七声音阶定弦。另据记载,清康熙年间,曾有人用筝等四种乐器在宫廷合奏了康熙根据琴曲改编的“平沙落雁”。当时还有人用筝独奏了变调“月风儿”。筝此时也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到了清末,筝发展为16弦。在广东,有人借鉴扬琴,将铜丝弦用于16弦筝上,替代使用了2000多年的丝弦,从而使筝的音色发生了鲜明的变化。这种几弦筝一直延用至今,本世纪30年代,筝才使用钢丝弦。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筝逐渐流传到全国不少地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地方流派,如河南筝、山东古筝、潮州古筝、客家古筝等。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筝又演变发展为伽揶琴。古筝还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传统古筝曲据记载可查到汉代的《陌上桑》及民间流传的《天下大同》、《寒鸦戏水》、《高山流水》、《出水莲》、《锦上花》等。在民间流传的有手抄二四谱记录的筝曲,但是一直没有正式的筝谱出版,直到1930年,才有梁在平先生编著的《拟筝谱》一书出版。
古筝不仅用于独奏,还在传统民间器乐合奏和地方戏曲的伴奏占有重要位置。如《弦索十三套》、《河南板头曲》广东潮州音乐的传统合奏中都有筝。河南曲剧中筝是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之一。陕西《榆林小曲》也有筝伴奏。
近年来,古筝的演奏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古筝的改革也进行了多种实验,制作了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已经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张力转调筝,沈阳音乐学院移码转调筝,苏州截弦转调筝,上海音乐学院蝶式筝),这些转调筝扩大了筝的表现力,使筝更便于参加合奏和伴奏。
古筝的历史
滇筝——云南古筝事业发展的奠基者张树德教授
其实,古筝艺术方面早就有专业级别的认定了,这就是国家的专业职称评定制度。“职称”其实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它就是国家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界定与考核体系,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与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等级称号。这个称号是具有法定效力的。职称评定由国家人事部主持,是最权威最正规的专业级别体系。相比之下,其他业余考级则是由群团组织等操持,权威性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专业职称有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不同档次,这一点不像业余考级。业余考级分成10个级别,而专业职称一般只有四到五个级别,不同的专业其职称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高校教学领域里面,职称从低到高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艺术表演领域里面,从低到高是:四级演员、演员、二级演员、一级演员。而在航空飞行领域,职称从低到高则是:四级飞行员、飞行员、二级飞行员、一级飞行员。其他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也都有自己相对应的、不同名称的职称,不过等级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一级演员、一级飞行员等,和教授是同级的,都是最高级的职称。这个和业余考级又不太一样,业余考级里面是一级最低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展、大繁荣的新局面。伴随着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带来了文化生活的多元性选择空间,人们在衣食饱暖之余,更加注意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和文化艺术修养。业余爱好选择某种乐器,既可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又是一种高尚的,娱已娱人,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掀起古筝热潮的原因。另外,在子女升学、就业等人生重大抉择中,往往对于具有某种特长的考生取“特招”或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从而大大激发了青少年学习古筝的热情。古筝考级就是为了对众多学筝者的学习程度和艺术水平,有一个权威部门认可的评价,以作为自己业余学习古筝的等级鉴定和在社会招生、招工竞争中的合法有效凭证。 古筝考级曲目就目前所编辑出版的教本而言,一般分为9级或10级。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编的教本分为9级;而中国民族管弦学会编的教本则分为10级。还有其它艺术院校和主管部门编印的教本,也有9级或者10级的,不一而同。无论分9级还是分10级,其宗旨都相同:第一,这些衡量学习程度和艺术水平的曲目大多相同;或者说,第9级和第10级的曲目在演奏技能和艺术水准方面,基本属于同一层次。这就好比坐公共汽车,你要从起点到达终点目的地,距离是一定的,至于中途分几站,似乎并不重要。第二,无论分几级,其目的都是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繁多曲目中,划定一个专家公认的、相对规范而又便于识辨和操作的公约标准,作为共遵守的考核依据,才产生了一级、二级……九级、十级的级别划分。其实这完全是近年来掀起了学筝热、考级热的产物。需要说的是,级别的高低,却不是以数学概念上的加减多少来划分,而是以技术含量为手段,达到艺术表现的高下优劣来评判的。 按有关规定,一般按照从一级到十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级考评。但由于考级工作一般都是每年(暑)进行一次,而学筝的人因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同,有的学得的慢,有的学得快;有的一年学习一级,有的一年学习两级,甚至、四级(这种现象主要在初级程度)如果按照每年只考一级,那么从一级到十逐级考完,就得连续考十年,这显然不适应实际需要。 业余学筝者绝大多数都在校学生,平时功课压力重,课外作业多,练琴时间少,根据业余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初级一年学习两级,中级两年学习,高级一年学习一级,这样可在七年内时间考完九级、十级。
古筝就业前景
古筝音乐在古代就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至今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在云南古筝音乐的历史上,有一位不会被遗忘的人,是他将古筝音乐带到了这片土地并一路相伴成长,他就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云南古筝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者——张树德教授。
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张树德教授
张树德,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中国古筝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古筝协会首任会长,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中国古筝之父赵玉斋先生的高徒张树德先生把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筝,带到了云南这片红土地上。?35年前,张树德老师执教于云南艺术学院,招收第一个云南本地的学生,开设了云南艺术学院古筝专业,填补了云南古筝专业教学的空白,成为第一个云南古筝史上的拓荒人。2006年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专业古筝单位——“云南省古筝协会”,旨为广大专业院校学生和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筝艺的传播发展。
在张教授的回忆里,他年少时学琴,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故而用布盖住琴弦把琴音降到最低。
1968年,张教授分配到吉林省桦甸县金矿工作,张树德在哪里担任文体干事整整十年。尽管住在山沟,但他利用工作之余来练琴,并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筝乐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年来,张教授作为云南古筝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者,先后创作并改编了一批优秀的古筝曲目,比如,他将古筝音乐与云南傣族传统文化融合创作而出的经典曲目《泼水》,如今已是全国各地古筝学者必弹的考级曲目。张教授沿袭传统和现代改革的开阔思路与精神,将云南的古筝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巅峰。
此曲是张树德先生于1991年所作的一首现代筝曲。主要描绘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情景,具有浓郁的云南傣族的地方风情。全曲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太阳初升,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一群傣家少女结伴来到河边梳妆。第二部分:远处一群傣族少年也正向河边走来,大家为庆祝傣族的传统节日,互相泼水祝福的欢快情景。第三部分:再现部分,描写了泼水节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缓缓地降下帷幕。
古筝演奏:《四段锦》;编曲:赵玉斋;古筝演奏:阎爱华、王晓红、张树德、高亮;钢琴伴奏:计璐
2017年7月15日,“弹筝论道”云南省古筝协会十周年暨赵曼琴作品音乐会在昆明举行,赵曼琴、张树德、赵冠华等3位中国著名古筝艺术家、演奏家齐聚云南胜利堂文化艺术中心,演绎多首古筝名曲,诠释中华古老文化的风。作为音乐会的主要发起人,张树德表示,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同年11月1日,张树德教授参加“筝韵流芳”——古筝名家专场音乐会在扬州会议,这也是第八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欣赏名家经典,感受古筝魅力。当晚演出的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一代古筝艺术家,也有中青年古筝演奏家,他们为观众带了一场高水准的演出。
作为云南省唯一一位古筝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张树德回到沈阳音乐学院参加了纪念赵玉斋诞辰90周年演奏会演出。同年7月,张树德带领云南省古筝协会及其硕士研究生到美国参加了第四届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行暨百花迎春美国林肯中心星光盛典活动的演出。2014年7月,张树德再次带领云南省古筝协会及其硕士研究生到俄罗斯参加了第二届文化中国?俄中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光盛典等。
张教授从教三十余年,沿袭传统和改革古筝音乐,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在传统古筝演奏技艺和音乐理念的严谨之外,还有老一辈特有的教学的严肃性、认真性。张教授以古筝艺术垦荒者的身姿,孜孜不倦的为云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的古筝演奏人材,使得云南古筝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先后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讲学.多次担任国内及国际古筝权威赛事评委。为了更好的发展和规范云南的古筝教育教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张教授长期坚持培养云南各地古筝教师的师资教学,而大多古筝专业学生学生都任教于云南各高校古筝专业教师,有的继承张教授的衣钵任教于各专业院校或各自开设古筝教学结构,继续培养云南甚至全国各地的古筝人才,不负桃李满天下的盛名。但是,他依然低调如是,不追名逐利!如今,依旧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古筝教育事业,为古筝艺术在云南更加蓬勃发展而努力。
你好!
习筝与就业
一、背景分析
古筝,这件历史悠久、古朴的民族乐器,在历史上它曾经辉煌过,被誉为“国宝”,甚至外国人称之为东方钢琴、“东方乐器之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却逐渐衰败下来。直到建国前夕,全国弹筝的人,或者说造诣较高的筝家,只有很少数人,几乎到了失传的境地。
建国后,音乐院校把民间古筝艺术家请到了大学讲台,培养了新一代的筝家,抢救了古筝和古筝艺术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筝艺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古筝的普及。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大陆有五百万人、海外也有百余万人弹筝,而且还在迅猛的增长之中。
在迅猛增长的学筝需求下,我们的古筝教育和师资都显得十分匮乏。各种演出场所对古筝演奏人才也有较大需求。
二、定位分析
1、古筝――国琴:我们将古筝定位为“国琴”,因为民乐即是“国乐”,代表着“国魂”,纵观民族乐器,唯有古筝够这个资格,因为民乐中唯有古筝能够独立演奏大型的、复杂的乐曲,其声音和艺术感染力都可以与西洋乐中的钢琴相媲美。我们正在通过举办高层论坛、专家论证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等多种渠道和方式请国家有关部门对“古筝――国琴”进行命名和认定。同时我们也将通过网络投票等形式让全社会都认可这一当之无愧的称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还要让古筝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能领略中国“国琴”的魅力。
2、易学――普及:古筝是一件入门非常易学的乐器,适合各年龄段、各个层次的人群学习。古筝音色优美,初学者就能够弹奏好听的乐曲,十分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学成也比较快。泰国皇室的一位公主朱拉蓬激赏、迷恋中国古筝,年逾45岁的她以极高的热情学习演练,仅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已能在大型音乐会上用古筝娴熟地演奏较高难度的中国名曲,现在已在泰国和中国的多个城市举办过大型音乐会。像这种情况,在学筝的人中比比皆是,这在其他器乐门类是不可能实现的。学生学习古筝并不用牵扯过多精力,不会耽误正常的学业。古筝的易学也为它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易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筝在中国的普及完全可以像西方人从小普及钢琴和小提琴一样,而且古筝要易学得多。
3、价廉物美:古筝的价格从几百元至三千元左右,比钢琴等乐器都要低廉得多,是一般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完全可以承受的。摆在家庭或休闲场所的厅堂中,其古朴、雅致平添了许多文化底蕴,彰显主人的艺术品位。
三、市场分析
现在古筝学习越来越热,欣赏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大有超过钢琴和小提琴之势,就像中国人吃不惯西餐一样,没有多少国人能听懂肖邦、李斯特,但大多数人都能欣赏《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民乐终究还是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而且,中国文化已成为全世界追逐的时尚。
在民族乐器中,又尤以古筝最为火爆,有些乐器只是少数人喜欢,而古筝则适合大多数。
1、青少年艺术特长需求:在国家教育部提出全面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被广大学生和家长认可并实践,艺术特长生在中考、高考中都享受加分。其中古筝教育在中小学、幼儿园乃至少年宫等普遍展开,是目前学习艺术特长最炙手可热的门类。葫芦岛市早在1996年开始就把葫芦岛市第一实验小学作为古筝培训基地,并在多家学校开办古筝培训班、古筝特长班,对幼儿进行早期乐器技能开发。还在专业院校办起古筝第二专业,举办一系列“中国筝岛”文化交流活动。
2、职业需求:俗话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弹筝是一门技能,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创业基础,因此很多家长鼓励青少年学筝是为了将来的就业。近几年西洋管弦乐、钢琴、声乐等专业趋于饱和,而竹笛、笙、唢呐、二胡、板胡、扬琴、琵琶等民族管弦乐的需求量还是少得可怜,唯有学习古筝以及十倍、几百倍的几何方式上升,而国家多少年来储备的古筝老师却供不应求。
3、修养需求:现在很多城市白领人群包括很多外国人都喜欢学筝,除了喜欢这种好听的音乐外,他们发现弹筝确实能缓解压力,陶冶情操,提升人的素质和修养,甚至改变人的气质。年近50的影星米雪看起来依然只有三十几岁,说起如何养颜,她笑说是学习古筝和国画的功劳,古筝的乐声在她听来比任何其他西洋乐器都要迷人,听着让人心平气和;一向以大胆前卫风格示人的香港歌星莫文蔚其实也弹得一手好古筝,她也因此增添了一份古典韵味。还有那英、谢东娜、希婕、“超级女生”张涵韵都是名副其实的筝女。
4、文化需求: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人们对文化的生活越来越迫切。缺少精神文化生活意味着贫穷,所以发达地区都在打造“文化大省”、建设先进文化城市。一些城市也借助古筝艺术开始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扬州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古筝艺术之乡”;辽宁省葫芦岛市于2003年向国家工商局成功注册了“中国筝岛”品牌,打造“中国筝岛”城市文化品牌,为该市招商引资几十亿元作出了巨大贡献;吉林春市也正在筹划“北国筝城”。同时国家也在力推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家的综合实力由经济、国防、民族凝聚力三部分组成,其中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就是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主要是文化的复兴,而古筝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古筝乐团曾多次随国家***出访,让世界领略东方音乐的魅力。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古筝独有的荣耀。从国家***到普通百姓,都喜欢古筝。不仅行政上支持,市场更加敏感,“女子十二乐坊”、“女子国乐坊”等民乐组合蜚声海内外也印证了市场对民乐的追逐和对民乐迷在数量上的一个肯定。民乐正在焕发勃勃生机,而民乐的代表乐器古筝更是义不容辞地抗起了民乐复兴的大旗。
四、竞争分析
在古筝教育方面,正规音乐院校的古筝专业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需求,每年报考和录取的比例基本是120:1,严重失衡。业余教育基本以“家庭作坊式”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也不能满足大量学筝人的需求,而且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各种筝法鱼龙混杂。虽然各地也有一些筝法流派的代表人物带动了一方的古筝热潮,但是不能满足更广阔的需求,也无法与全国性的高等院校相媲美。全国乃至全世界至今没有一所专业的古筝院校。
五、就业前景
学筝除了陶冶情操外还有广阔的就业前景,除了有稳定和丰厚的收入外,古筝教师和古筝演奏师还是受人尊敬的人群。海外也有广泛的学筝需求,未来作为专业人才“自雇移民”到国外教筝和演奏也有着广阔的空间。
1、古筝教育:百万学筝大军带来的是师资的严重稀缺,由于师资短缺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古筝人群的增长,否则学筝的人数还会比现在多几倍。教筝的老师目前在各地都收入不菲,在当地都是高收入人群。除正规艺术学校、民办艺校外,诸如各种少年宫、老年活动站、群众艺术馆、社区文化站等等,对古筝老师也存在海量的需求。
2、古筝演奏:各地的宾馆、酒店、茶馆等休闲场所普遍缺乏古筝演奏人员,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越来越喜爱古筝这种古老的乐器和其演奏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在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使休闲场所宾朋满座的同时,古筝演奏人员也能获得丰厚的收入。
3、古筝销售、制作:在各色琴行和乐器厂家目前也普遍缺乏能够了解古筝,会调试琴并简单演奏的琴师,有否琴师直接影响乐器行的销售,因此各乐器销售、制作单位也是求贤若渴。
古筝是一件伟大的乐器,继承、发展、提高、繁荣、普及古筝事业是一件伟大而光荣的事业,我们视之为终生的使命。
以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