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古筝名曲欣赏_春江花月夜古筝名曲欣赏
1.大家觉得适合诗朗诵《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呢?
2.《春江花月夜》与《二泉映月》
3.春江花月夜是用什么乐器
4.春江花月夜每个乐章个叫什么名字?
5.春江花月夜
2017年10月13日,杰出古筝艺术家袁莎带领爱徒一行空降波士顿,在闻名世界的麻省理工学院,上演了一场“筝与诗” 的文化视听盛宴。
作为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华文化讲堂”之一,袁莎美国之行已分别于10月9日和11日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和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成功举办,广受中美两国观众好评,并得到外交部的重视与支持。
袁莎以古筝的历史发展时间脉络为线索,由浅入深,生入浅出的向观众展示古筝艺术是如何与绮丽的中国诗歌融会贯通,分别展示了《高山流水》《长相思》《春江花月夜》《出水莲》《大漠行》等名曲。以一种诗意的形式向大家展现古筝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历程,同时阐释了支撑每个乐曲的中华民族精神。现场观众反应热烈,掌声不断,大家在欣赏这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优美旋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此次随团出访的还包括袁莎老师的学生青年古筝演奏家白洋、岑佳蔚,以及钢琴演奏家张正宸,打击乐演奏家吴昊与笛萧演奏家艾鸿波。艺术家们以多种形式联袂演奏。与袁莎老师同台演出的艺术家还包括当地优秀的提琴演奏家们,虽然只有演出前的匆匆合练,艺术家们默契十足,完美的演绎了一场中西音乐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与对话。
身着白色衣裙的袁莎在舞台中央认真的演奏着,如梦似幻,虽然琴声铿锵有力,她依然给人带来一说不出的宁静与婉约。
袁莎给人带来的美感远不止她天生丽质的美貌。她的飘然出尘,不仅源于她那飘逸如丝的披肩长发,更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她的非凡气质,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脱俗之态,宛若出水芙蓉一般清丽。
荷兰媒体称誉她为"瑰丽的中国音乐与东方艺术的美丽化身与杰出代表";美国《纽约时报》也曾评价,袁莎的古筝演奏是"感人的听觉印象与迷人的视觉印象之高度完美统一的表演"。
她用一种柔美从容的姿态传播了古筝的典雅风范,筝之韵的空灵,静谧和深远在她的演绎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她精彩绝伦的琴音之中,也令人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筝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第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取材自古筝起源的年代,春秋战国时期。“伯牙鼓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摔琴谢知音”深表知心人难觅的无奈。此曲诠释了人生在世,知音可贵的情感,也体现了古筝两千五百多年积累的深厚韵味。
一曲《春江花月夜》讲现场观众带入了古筝的鼎盛时期唐代,这时古筝无论从制作技艺还是演奏上都达到了顶尖的水准。在百花争艳的唐诗盛行年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谓压倒全唐,千年来,再无人能把一西江月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可以说,春江花月夜铸就了诗歌的辉煌,铸就了中华民族诗乐之国的不朽。本曲在旋律中还运用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巧妙的把思乡和月色融汇在了一起,深深触动着现场观众在海外的思乡情怀。
后来,古西域的音乐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丝路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得以相互交融。《大漠行》便是整场演奏中一首极具异域风情的新作品,包含多重音域音调以及复杂节奏等高难度技巧。鼓声筝韵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合奏出荡气回肠的气魄,扣人心弦,震撼人心。
最后,袁莎为大家演奏了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出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风节在音符中被描绘的栩栩如生。明代音乐家冷谦曰:“吾爱此筝,不奢不竞”。袁莎正有此气质,纯净清丽,优雅婉约,静静的自指尖流淌而出,没有任何夸张的动作,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美感。
据主办方介绍,“中华文化讲堂”创立于2015年6月,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人民友好为宗旨,受聘讲师均为文化领域名师名家,兼具中国风范与全球视野,注重中华文化国际表达。截至目前,“中华文化讲堂”已在全球五大洲30多个国家成功举办32期100余场活动,在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此次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筝与诗——中国音乐文化之旅”活动由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北美亚洲表演艺术协会共同承办,波士顿国际传媒咨询协办,旨在通过古韵音符讲述东方故事,让美国人民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有更近更深的了解,进而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发挥积极作用。本次活动也得到了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的大力支持。
大家觉得适合诗朗诵《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呢?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第四首《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民曲《夕阳箫鼓》改编,也很有名气,为琴家必弹之曲。
第五首《洞庭新歌》听上去十分闲适优美。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春江花月夜》与《二泉映月》
就拿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二《春江花月夜》来做背景音乐吧,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二《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近代当《夕》由琵琶改成民乐合奏后。而恰好与张若虚的诗的意境与此曲吻合,故易名为《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春江花月夜是用什么乐器
《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浔阳月夜》、《浔阳曲》,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年—1820年)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扩展资料:
《春江花月夜》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
此曲扩展为10段,分别为: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春江花月夜每个乐章个叫什么名字?
琵琶乐器。《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歌颂祖国山河之壮美,表现人民热爱祖国之情。
《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扩展资料《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共分10章,分别为:
一、夕阳箫鼓;
二、花蕊散回风;
三、关山临却月;
四、临水斜阳;
五、枫荻秋声;
六、巫峡千寻;
七、箫声红树里;
八、临江晚眺;
九、渔舟唱晚;
十、夕阳影里一归舟。
各章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第一段,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白话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此诗出自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
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
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作者简介: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唐玄宗时尚在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