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筝第一人_中国古筝第一人张弓
1.介绍几位国内著名作曲家
2.关于古筝,古琴的典故
3.古筝苏畅的家庭背景
4.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弹古筝的是谁
5.第一架古筝是谁发明的?
6.古筝的历史
7.滇筝——云南古筝事业发展的奠基者张树德教授
日本古筝和中国的古筝的主要区别如下:
1、起源时间不同
日本古筝的起源:8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
中国古筝的起源:于战国时期,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2、常用弦数不同
日本古筝使用的是十三弦;
中国古筝目前常用的是二十一弦。
3、筝柱材料不同
日本古筝的筝柱是用桐木制作;
中国古筝的筝柱使用兰考桐木制作,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由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制成。
百度百科-日本筝
百度百科-古筝
介绍几位国内著名作曲家
更新1:
生平!! 如出生年份
甚么地方的人
在那里修读音乐 等 且留意问题的重点在于 古筝.
王建民 王建民,男,作曲家,江苏无锡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常务副校长、教授。 13 年毕业于无锡市文艺学校大提琴专业。1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198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曾在无锡市歌舞团担任 演奏员、创作员,以及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师等工作。曾担任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第一二 胡狂想曲》(获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第二二胡狂想曲》(获中国第三届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二胡与乐队《天山风情》(获中国首届 “金钟奖”铜奖)、单簧管与钢琴《四季掠影》(获全国首届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单簧管作品评选优秀奖)、古筝独奏《幻想曲》(获文化部1995“东方杯”古筝 大赛优秀作品奖)、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获江苏省第四届音乐舞蹈节器乐作品创作金奖)、民族管弦乐《延河随想》等。其作品《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 风情》、《幻想曲》等获得广泛的声誉,并流传于海内外,在全国各类民族器乐大赛中多次被指定为参赛必奏曲目。在各种音乐作品比赛中,先后有三十余首作品获 奖。除此之外,在国内刊物《音乐创作》先后发表作品数十首(如《第一二胡狂想曲》、《幻想曲》等)。多年来,灌录近二十张CD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在教学科 研方面发表了有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两部个人作品专集。
王建民非常活跃的二胡作曲家,作品经常由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来首演。 著名作品包括: 《第一二胡狂想曲》 《第二二胡狂想曲》 《第三二胡狂想曲》 《天山风情》 《幻想叙事曲》 他的作品多是以现代技法写成,有很多不和音程,风格上富少数民族地方音乐特色。 技巧、风格是很创新的,所以获很多二胡演奏家的注意。 取自"zh. *** /zh-/%E7%8E%8B%E5%BB%BA%E6%B0%91_(%E4%BA%8C%E8%83%A1%E4%BD%9C%E6%9B%B2%E5%AE%B6)"
关于古筝,古琴的典故
贾鹏芳 1958年4月生,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日本东洋音乐学会会员。自幼受其兄影响,8岁开始学习二胡。18年进入中央民族乐团。19年开始任该团二胡独奏演员,年开始该团民族管弦乐队副首席。1980年起,先后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录制了多首二胡独奏曲。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神州乐坛》专题介绍了他演奏的二胡,高胡,板胡,京胡独奏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英语,日语等多种语言向各国介绍了他所演奏的乐曲。中国《人才》杂志对他进行了专访并登载了他的成才历程。《中国画报》海外版也在艺术栏中专题介绍了他在中国及旅日后的艺术活动。1990年,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及中国国际台音像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他演奏的题为《明月千里寄相思》和《新婚别》的二胡独奏专辑录音带。
1988年留学日本。就学于日本艺术院校最高学府,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攻读音乐学课程并获得硕士学位。旅日后,在日本著名作曲家服部克久先生的激光唱片录制工作中,多次担任独奏。并在该氏的音乐会中被特约为常任客席演奏家,音乐会实况曾由日本NHK电视台TBS电视台多次播放。曾为多部**,电视片如《悲情城市》《汉诗纪行》《北京千年王城》《故宫》等录制音乐。另外,他还活跃于日本各地的音乐舞台,如出演《日本广岛和平音乐节》《亚洲音乐节》等。1993年在东京举办了独奏音乐会。获得了音乐界的好评。同年,应新加坡南方艺术研究会之邀,赴新加坡讲学。1994年由日本JVC唱片公司出版了他演奏的题为《华弦》的中国弦乐独奏激光唱片。同年,在东京举办了第二次独奏音乐会。1995年,日本唱片公司又出版了他演奏的第二张激光唱片。同年,随亚洲幻想乐团(AFO),巡回演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同年获得了日本朝日音乐奖。1996~19两年连续与夏威夷 Honolulu Orchestra合作演出。19年9月还与New York Pops Orchestra合作在纽约 Carnegie Hall 演奏。作为随亚洲幻想乐团(AFO)的主要演员,1998年3月~4月,巡回演于印度,越南,菲律宾,日本等国。同年2月,由日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出版了他演奏的题为《悠久的风景》的环境音乐激光唱片。同年8月,由日本Pacific Moon唱片公司出版了他演奏的题为《河》的激光唱片。同年10月,分别在日本东京,大阪举行了《来日10周年,演奏家生活二十周年纪念独奏音乐会》。
现在他正积极地与日本的古典,流行,爵士等音乐的演奏家合作,为开拓二胡演奏的新领域而作着不懈的努力。另外,他还应日本音乐大学的邀请在大学多次举办了《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等讲座。同时,为了介绍中国的民族音乐,他还组织了在日中国民族音乐演奏家,成立了天华艺术团,任音乐监督,活跃于日本各地的音乐舞台。
林海1969年出生於福建晋江,四岁半开始学钢琴,1988年进入大陆中央音乐学院,主修钢琴;隔年从全国竞赛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美国第八届VAN CLIBURN大赛,只练了一个月即入围准决赛,成为参加此项大赛唯一曾入围准决赛的中国人。1992年毕业後,开始担任多出**、电视配乐及两岸各地的现场表演,专心於爵士音乐及新音乐创作,是当前深受两岸瞩目的青年钢琴家。
--成长记实--
四岁半 开始学钢琴,作曲家父亲发现,他天生一对拥有绝对音准的耳朵,从此,钢琴成为一生的事。
九岁 离开福州老家,自己一个在北京念书,最有天份却最不用功。
二十岁 从全国竞赛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加美国范.克莱本(VAN CLIBURN)钢琴大赛,只练了一个月琴,却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入围准决赛的中国人。
--年度巨事--
92'年 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
95'年 出版第一张个人钢琴专辑《城南旧事》
96'年 第二张《日月西东》,飘洒的才情,使他成为创作乐坛的一声惊叹。
犹如印象派波光粼粼;突如其来的转调,聪明得让人惊奇;简单的动机,可以发展成令人目炫的光影;单纯的旋律,瞬间蜕变为壮丽的浪漫。
他游弋于古典、New Age、现代、爵士多风格之间,干净、空灵、温暖、恬静、自然。淡淡流露的文学况味,让乐曲飘散着人文气质,朴素、简静的创作风格,再现了他自己的心灵世界。
听他的音乐,成为最大的享受,因为发现了自由中的即兴、即兴中的自由。
在华语歌坛,蔡琴就是经典的别称。早在1981年,她就以一首《恰似你的温柔》一举成名。从此,她以自己淳厚、沉稳的嗓音以及优雅雍容的演唱风格赢得了各个不同年龄层听众的喜爱。她温柔含蓄的歌声对很多人来说,如同一个温暖安详的梦境。她演唱的许多歌曲至今让人难忘:《出塞曲》、《你的眼神》、《心太急》、《驿动的心》、《问白云》、《我有一段情》、《情是什么》。经过蔡琴演绎的曲目,有的虽非她的原唱,但人们记住的却仍只是她的声音。甚至在近来风靡海内外的香港**《无间道》中,人们还是轻易辨认出了她演唱的那首《被遗忘的时光》:“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渐渐地回升出我的心坎……”轻柔的前奏,在若断若续中慢慢加强,时光似乎在此时被雕刻。
伍芳, 12年3月,生于中国上海。9岁起,师从中国一流古筝演奏家——王昌元。
随后,进入号称中国音乐学府魁首之上海音乐学院深造,所学以古筝为首,且涵概钢琴、音乐理论等多方面。
1990年7月,以全校头名毕业。紧接着登陆日本。1991年10月在京都举行首次个人演唱会。然后,于各地电视台出演或进行独奏会。这种积极的巡回活动持续到1993年。1993年第一次国际室内乐比赛中,她脱颖而出。
1995年,主动投身于灾后慈善义演,有口皆碑。1996年,立命馆大学毕业后,于9月由东芝EMI发行首张专辑“筝心”,并初露端倪。
1998年1月,邀请小提琴家中西俊博、雅乐师东仪秀树共同制作的第二张专辑“上海之梦”发行。同年,在NHK“top runner”栏目表演,优美的音色,绚丽优美的个性使观众如痴如醉。
她擅长于中国古筝流派中难度最高的浙,无论古典还是现代,都游刃有余;全部曲目丰富的表现力另人咋舌。
去年6月,发行了再邀中西俊博操刀制作的专辑——“弦舞”。10月于东京“art sphere”,11月于大阪“drama city”皆举办音乐会,大获好评。如今,一边弘扬中国音乐,一边通过与形形的演奏家合作,奔向自身独特的音乐世界。现居于日本神户市。
许巍 1968年7月21日出生于西安,16岁开始练习吉他,1986年曾获西安市第一届吉它弹唱大赛二重唱一等奖,之后开始尝试自己写歌。1987年参军,在陕西军区当文艺兵,期间接触到摇滚乐,1990年从部队复员后,许巍开始职业吉它手的生涯,于1993年在西安与其他一些优秀的乐手一起组成“飞”乐队,担任主唱和节奏吉它手并负责词曲创作。1994年10月,许巍来到北京,不久与红星公司签约。1995年由许巍作词作曲的《执着》凭借着著名女歌手田震的演绎红遍中国。19年4月,许巍发布首张个人专辑《在别处》,引起轰动,从此成为华语原创新音乐的重要力量。2000年11月,第二张专辑《那一年》发行。2002年签约上海艺风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接下来的三张专辑《时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在路上……》分别于2002年、2004年、2006年发布。2005年8月13日许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了个人首场演唱会“绝版青春北京演唱会”,被认为是2005年华语音乐的一次盛典。2008年10月15日,又发布了第六张个人专辑《爱如少年》。
许巍1998年结婚,妻子是其参军时期的战友。许巍坦言自己很多的创作灵感来自与他和妻子之间的感情,其第二张专辑《那一年》中的《故乡》和《温暖》两首歌都是写给妻子的。
陈悦,1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岁随父亲学习竹笛,十二岁拜著名演奏家,教育家,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
1993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张维良教授学习笛、箫。
1996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2000年被学院免试推荐为本院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
2001年被中央民族乐团聘为客席独奏演员。
曾多次与**乐团、东方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爱乐女”乐团、澳门中乐团等合作。先后参加了中央、北京、浙江、汕头等多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录影、录音及各种专题晚会的录制。
1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普天同庆”香港回归民族音乐会现场直播晚会。1999年录制了《张维良笛子基础教程》示范演奏的光盘。2000年11月随“天音”室内乐团赴法参加法国“中国文化季”的专场演出,受到极度好评。同年参加了“纪念冯子存诞辰九十五周年作品音乐会”的演出、及著名作曲家金湘先生作品《诗经五首》的演出和录音。2001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节目的录制。同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申奥---北京文化节”的演出。12月参加“相约深圳世界之窗”---2002年国际频道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及2002年文化部春节歌舞晚会的录制。
曾出访美、日、韩、法、俄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好评。曾录制发行了笛子专辑《情竹》、《无词歌》,箫专辑《箫色》。
古筝苏畅的家庭背景
古筝
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古琴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
琴作为主要的乐器,被赋予礼制修心养性的功能和审美,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和“士不故不撤琴瑟”。
扩展资料
古筝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琴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列子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弹古筝的是谁
五岁开始学琴,六岁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尹长平教授。
七岁登台演出。 八岁荣获“中国古筝艺术节”传统组第一名。
1996年赴北京深造,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周望教授。在老师的精心培下,演奏技法日臻完善,专业取得长足进步。并于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在校期间连续四学年获得甲等奖学金,并多次获得“龙音杯”、“天天杯”比赛的表演奖、优秀奖(为最高奖)。因文化课成绩突出,还曾获得双额奖学金。
2000年保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2006年保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
中学时期曾录制《古筝速成演奏法》、《古筝基础教程》;并为大型舞剧《大风歌》录制古筝演奏等。
2002年应天津交响乐团邀请,参加“第三届海河之春音乐节”并成功演出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深受好评。
2004年参加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金奖选手赴新加坡巡回演出,均受到广泛好评;此外接受《misical乐器》杂志、《CulturalExchange
》中外文化杂志英文版的专访及报道。
2005年参加“周望师生音乐会”,演奏周望教授及先生黄枕宇共同创作的乐曲《声声慢》。
所获奖项:
2002年“龙音杯”国际大赛古筝少年专业组金奖;
2002年中国第一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少年专业组金奖;
2002年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大赛金奖;
2005年第二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文华杯”古筝青年组银奖;
2005年中国“金钟杯”第五届古筝比赛铜奖;
2007年中国“金钟杯”第六届古筝比赛银奖;
2007年全国CCTV电视大赛金奖;
2007年获得学校颁发的“国家奖学金”。
不知道行不行
第一架古筝是谁发明的?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弹古筝的是王中山,其相关背景介绍如下:
1、王中山,中国古筝演奏者。王中山,中国古筝演奏者,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
2、河南南阳(蒙古族)人。自幼习筝,曾得到数十位民间筝家的指导,有深厚的河南筝曲基础。幼时即其音乐上的天赋,多次参加省内比赛并获不少奖项。後考入南阳艺术学校,师从著名筝家赵曼琴先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赵氏创立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之精髓。
3、一九八六年以其全新的高难度技法演奏《打虎上山》轰动了中国首届古筝学术交流会,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注目。一九八八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筝教育家李婉芬副教授,李氏严谨、细致的治学思想,使其筝艺进一步升华。
4、除了作为古筝演奏者,王中山教授还担任多个音乐比赛和国际艺术节的评委和艺术指导,并多次受邀到海内外讲学和演出。他不仅在古筝演奏技艺上有着卓越的造诣,还在音乐教育和古筝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此外,王中山教授还参与了许多大型文艺项目和文艺活动,如担任“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评委、“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国际大赛”艺术指导等。他还多次受邀参加国际艺术节,如“中法文化年”、“中韩文化年”等,并多次与国内外著名音乐家合作演出和讲学。
6、除了在音乐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王中山教授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多次受邀到贫困地区和学校进行公益演出和讲学,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音乐教育和艺术熏陶的机会,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7、此外,他不仅在各种音乐比赛中担任评委,还多次到各大高校进行讲学和交流,鼓励年轻人热爱音乐、投身音乐事业。他还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为古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人才,为中国古筝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亚运会历史
1、亚运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当时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1929年,亚洲运动会在印度举行,来自10个国家的约500名运动员参加了该届运动会。自此,亚运会开始定期举行,每两年举办一届,由亚奥理事会负责管理。
2、1951年,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当时只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亚运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古筝的历史
古筝起源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 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既然“分瑟为筝”之说不可信,那么出事的筝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么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滇筝——云南古筝事业发展的奠基者张树德教授
古筝历史
筝在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传,于秦国尤盛,故又名秦筝。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筝,通常人们又把它叫做古筝。这恐怕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有关。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秦筝、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
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有的说筝是由乐器本身的音响效果命名的;有说是二人争瑟取其相争的“争”字而得名的;也有说是因“秦皇奇之,立号为筝”的;还有说是“蒙恬(将瑟)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筝然。”(唐刘贶《大乐令壁记》)。这几种说法,以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命名的论断比较合理。在历史上,我国有着以音响效果命名乐器的习惯。如磬,是按以物击石发出的“铿、铿”一类音响命名的;瑟则发出了浑厚、柔和的“瑟、瑟”之音。
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就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
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对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
第一种认为: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
宋代《集韵》中载有:“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
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
二人争瑟,由争夺而产生了“筝”,这种说法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传说而已。
第二种认为: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话中,有两处谈到筝,即“弹筝博髀”和“退弹筝而取韶虞”。这在时间上比蒙恬发迹之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筝的说法是靠不住不的。在《旧唐书.音乐志》中,&127;对蒙恬造筝也持否定的看法。至于蒙恬改革筝的说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
第三种认为:早期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云:“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从历史材料看,早期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都是五弦。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筝流行于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正如《战国策.&127;齐策》中一段话所述:“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又如西汉桑弘羊《盐铁论.&127;散不足篇》中所述“...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127;”可见筝在民间流行的广泛性。筝发展到汉代已出现了转调。候瑾《筝赋》中记有:“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是用移动筝柱来转调的。十三弦筝,在隋代就已流行,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三弦筝的使用。隋代筝的演奏中也用了移柱转调的方法:“促调转移柱”(王台卿诗),“调宫商于促柱”(顾野王赋)。
筝在唐代音乐中广泛使用,如用于礼乐之雅乐中。
筝在宋代也流行较广。宋陈炀《乐书.宋史.乐志》中记载:“本朝十三弦筝,然非雅部乐也。”
筝的演奏艺术进一步提高,明代已用十五弦筝。据明代《敦煌实录》云:“索函宗伯夷成善弹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周。”
清代的筝有了新的发展,值得重视的是,清代十四弦筝已用了七声音阶的定弦。在《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有:“筝似瑟而小,十四弦。...&127;各隋宫调设柱和弦以谐律吕,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这里说的“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即指七声音阶定弦。另据记载,清康熙年间,曾有人用筝等四种乐器在宫廷合奏了康熙根据琴曲改编的“平沙落雁”。当时还有人用筝独奏了变调“月风儿”。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筝逐渐流传到全国不少地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地方流派,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等。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筝又演变发展为伽揶琴。筝还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传统筝曲据记载可查到汉代的《陌上桑》及民间流传的《天下大同》、《寒鸦戏水》、《高山流水》、《出水莲》、《锦上花》等。在民间流传的有手抄二四谱记录的筝曲,但是一直没有正式的筝谱出版,直到1930年,才有梁在平先生编著的《拟筝谱》一书出版。
筝不仅用于独奏,还在传统民间器乐合奏和地方戏曲的伴奏占有重要位置。如《弦索十三套》、《河南板头曲》广东潮州音乐的传统合奏中都有筝。河南曲剧中筝是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之一。陕西《榆林小曲》也有筝伴奏。
近年来,筝的演奏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筝的改革也进行了多种实验,制作了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已经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张力转调筝,沈阳音乐学院移码转调筝,苏州截弦转调筝,上海音乐学院蝶式筝),这些转调筝扩大了筝的表现力,使筝更便于参加合奏和伴奏。
古筝十大名曲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乐曲取中国 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古筝演奏家王蔚,1966年出生于浙江遂昌。18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年升入该院本科,师从何宝泉、孙文妍副教授,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院任教。1986年获首届中国唱片作品大奖赛新作品演奏奖;1989年获“山城杯”电视器乐大奖赛表演奖和“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古筝专业组三等奖;1991年获“上海之春”表演奖。曾先后赴港台、新加城、日本、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演出。王蔚演奏技巧全面,细腻动听,韵味浓厚,奔放。本片中的第八首和第十首也是王蔚的精彩佳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是陆修棠、王异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以曲牌《新水令》的旋律为素材加以改编发展而成,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为筝曲创作曲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演奏本曲和本片中第九首的是朱小萌。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5年在上海青年汇演中获古筝第一名,1990年3月,上海音乐家协会和上海**乐团联合为她举办古筝独奏音乐会,同年11月,在上海园林宾馆举办了有各国驻上海领事馆出席的朱小萌古筝独奏欣赏音乐会。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犷而热烈的芦笙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赞美侗乡。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种特倚音技巧,烘托了粗犷、热烈的气氛。
演奏本曲的是中国古筝大师、筝乐作曲家及中国音乐协会会员焦金海。他1939年出生于河南安阳,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他曾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及湖南省广播电视艺术团担任古筝独奏,现于厦门大学音乐系任古筝教授。由于他刻苦钻研,在古筝演奏、筝曲创作和筝理论形容等方面均取得相当突出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由于焦氏的演奏风格独具一格,有丰富的创作乐曲,加上发展完整的演奏方法和理论实践,令他一再备受到海外筝界的重视与学习,除被称为“焦派筝”外,更被推崇为“师古不泥古,能把传统古筝音乐赋于现代化,使之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的古筝大师。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种是二胡曲,是1929年左右刘天华先生记录了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据考,粤胡曲《汉宫秋月》(又名《三潭印月》)源出同名琵琶曲的第一段;另一种即为筝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为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情况。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揉、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富有韵味,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州、梅县一带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筝曲”又叫“中州古调”,流传于潮州一带。乐曲用了潮州音乐特有的“重六调”演奏,使其产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古筝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轻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间,时分时合,相得益彰,听来饶有情趣。生动地描绘了寒鸦(即鱼鹰)在水中逐戏的情景。本次录音担任椰胡伴奏的 郭鹰先生为潮州筝派的名家,1953年他曾在上海首次灌录古筝独奏《寒鸦戏水》唱片,声名大噪,极受欢迎。四十年后虽已八十高龄,闻弟子郭雪君再录《寒鸦戏水》,兴致勃勃地操椰胡伴奏,一板一眼丝丝入扣,为这首名曲再显风锦上添花。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著名的古筝演奏家郭雪君,1942年出生于上海。十三岁师承潮州筝派名家郭鹰,后又师承浙江名派王异之,并先后受到曹正、林毛根、许守诚等古筝名家的指教。196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郭雪君在学习各地传统筝派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并形成了自己细腻含蓄的演奏风格,给人以回味。她的古筝演奏基本功扎实,富于抒情,经常在各种音乐会和广播电视中独奏。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乐曲以上下历音描绘的大海波涛,以号子音调刻画的劳动场面和宽广的歌唱性主题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当代渔民的气质和生活热情。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该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中的同名乐曲和琵琶古曲《月儿高》。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绘码头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以特殊的演奏技法模拟出台风的呼啸奔腾;第三部分以逐渐形成的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
古筝音乐在古代就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至今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在云南古筝音乐的历史上,有一位不会被遗忘的人,是他将古筝音乐带到了这片土地并一路相伴成长,他就是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云南古筝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者——张树德教授。
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张树德教授
张树德,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现任中国古筝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古筝协会首任会长,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中国古筝之父赵玉斋先生的高徒张树德先生把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筝,带到了云南这片红土地上。?35年前,张树德老师执教于云南艺术学院,招收第一个云南本地的学生,开设了云南艺术学院古筝专业,填补了云南古筝专业教学的空白,成为第一个云南古筝史上的拓荒人。2006年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专业古筝单位——“云南省古筝协会”,旨为广大专业院校学生和业余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筝艺的传播发展。
在张教授的回忆里,他年少时学琴,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故而用布盖住琴弦把琴音降到最低。
1968年,张教授分配到吉林省桦甸县金矿工作,张树德在哪里担任文体干事整整十年。尽管住在山沟,但他利用工作之余来练琴,并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筝乐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年来,张教授作为云南古筝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者,先后创作并改编了一批优秀的古筝曲目,比如,他将古筝音乐与云南傣族传统文化融合创作而出的经典曲目《泼水》,如今已是全国各地古筝学者必弹的考级曲目。张教授沿袭传统和现代改革的开阔思路与精神,将云南的古筝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巅峰。
此曲是张树德先生于1991年所作的一首现代筝曲。主要描绘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情景,具有浓郁的云南傣族的地方风情。全曲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太阳初升,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一群傣家少女结伴来到河边梳妆。第二部分:远处一群傣族少年也正向河边走来,大家为庆祝傣族的传统节日,互相泼水祝福的欢快情景。第三部分:再现部分,描写了泼水节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缓缓地降下帷幕。
古筝演奏:《四段锦》;编曲:赵玉斋;古筝演奏:阎爱华、王晓红、张树德、高亮;钢琴伴奏:计璐
2017年7月15日,“弹筝论道”云南省古筝协会十周年暨赵曼琴作品音乐会在昆明举行,赵曼琴、张树德、赵冠华等3位中国著名古筝艺术家、演奏家齐聚云南胜利堂文化艺术中心,演绎多首古筝名曲,诠释中华古老文化的风。作为音乐会的主要发起人,张树德表示,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同年11月1日,张树德教授参加“筝韵流芳”——古筝名家专场音乐会在扬州会议,这也是第八届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系列活动之一,通过欣赏名家经典,感受古筝魅力。当晚演出的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一代古筝艺术家,也有中青年古筝演奏家,他们为观众带了一场高水准的演出。
作为云南省唯一一位古筝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张树德回到沈阳音乐学院参加了纪念赵玉斋诞辰90周年演奏会演出。同年7月,张树德带领云南省古筝协会及其硕士研究生到美国参加了第四届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行暨百花迎春美国林肯中心星光盛典活动的演出。2014年7月,张树德再次带领云南省古筝协会及其硕士研究生到俄罗斯参加了第二届文化中国?俄中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光盛典等。
张教授从教三十余年,沿袭传统和改革古筝音乐,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在传统古筝演奏技艺和音乐理念的严谨之外,还有老一辈特有的教学的严肃性、认真性。张教授以古筝艺术垦荒者的身姿,孜孜不倦的为云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的古筝演奏人材,使得云南古筝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先后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讲学.多次担任国内及国际古筝权威赛事评委。为了更好的发展和规范云南的古筝教育教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张教授长期坚持培养云南各地古筝教师的师资教学,而大多古筝专业学生学生都任教于云南各高校古筝专业教师,有的继承张教授的衣钵任教于各专业院校或各自开设古筝教学结构,继续培养云南甚至全国各地的古筝人才,不负桃李满天下的盛名。但是,他依然低调如是,不追名逐利!如今,依旧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古筝教育事业,为古筝艺术在云南更加蓬勃发展而努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