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独奏春江花月夜慢板_古筝独奏春江花月夜
1.《渔舟唱晚》与《春江花月夜》的关系?
2.春江花月夜用什么乐器演奏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用古筝配什么曲子好
可以配以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
《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通过描写核舟的形状、构造以及舟上的人物,表现了对王叔远精湛微雕技术的赞叹。在描摹微雕作品过程中,娓娓道来,如临其境。
而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曲调舒缓,意境空明。这两者正好切合。
《渔舟唱晚》与《春江花月夜》的关系?
该场合适合弹的古筝曲有:
1、《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浔阳月夜浔阳曲》,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2、《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最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让人听后静心安神,意境悠远。
春江花月夜用什么乐器演奏
《渔舟唱晚》描会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渔舟唱晚: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传广、影响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娄树华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为标题。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就这样轻松地,将我们引领进了一个唯美的春江花月夜。春 江 花 月 夜,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每个字都浸透的美的体味。那醉人的明月,那滟滟的湖水,那洁净的天空,那汀上的白沙,诗人用唯美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唯美的画卷。这一美景,不仅成为诗人记忆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也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色不迷自迷,景不醉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这个虚拟的场景,沉醉于这春江花月夜。
如果诗人就此打住,仅仅将一幅图画展给世人即沉默无语。也许,这首诗也只能名噪一时,很快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诗人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没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连忘返,而是兴起一份对人对明月,对千古宇宙的深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世代的变化无穷,正如同江中明月的千古不变。诗人的心都是晶莹剔透的,也是脆弱敏感的。他们常常易于发现美,又从美之中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岁月的无情。想起了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潇洒飘逸的诗仙,性情狂傲不羁,面对明月面对自然时,心头也不免有些感慨与落寞;想起了苏轼的《前赤壁赋》,豪放派的代表领袖,官场的落魄者,却在人之与自然的渺小中,得到了一份释然与安慰。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风浦上不胜愁”开始,诗人叙写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愁别绪,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诗人从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现实,想到了天涯游子,想到了闺中思妇,中间的转换丝毫没有突兀之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人徐徐停下手中的笔,却让读者人掩卷长思,那其中的意蕴,那美妙的回忆,诗已尽却味无穷。“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记得周国平说过:诗人与哲学家是相通的。他本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有着哲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这句话在张若虚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传说中,当年他就是凭借着一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当之无愧。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用古筝配什么曲子好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乐器是琵琶,后来又用古筝演奏。现在大多是民乐合奏。
《春江花月夜》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音乐的表现力,推进了音乐的发展。
手法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有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像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的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1 《西江月》
本身就是《春江花月夜》的另一个版本 百度音乐地址如下://mp3.baidu/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CE%F7%BD%AD%D4%C2
2 很疑惑的说,《春江花月夜》分为十章的啊,而只有二三四章是慢版的适合张若虚的诗,这样的话只有5分钟啊,因为曲子原名为《夕阳箫鼓》,为了流传广才改名的。这样意境和长度都符合了的。
我学古筝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