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发展现状_古筝行业现状调查
1.23岁想学古筝,会不会太晚了
2.传统文化影响下古筝艺术发展的坏处
3.中国古筝的发展及分类
4.中国的民族传统乐器有古筝,他的作用是什么。相当与什么角色。是帝王还是游侠?
5.古筝有多少根弦
这个很简单因为古筝的演奏是一种艺术的体现,艺术流传千年万年这也是理所应当的啊。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拨弦乐器之一,表现出了极强的历史传承性和丰富的人文特质、深厚的人文积淀。
古筝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体系成熟于秦汉,盛行于唐朝。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古筝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现代民族乐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古筝来了解传统优秀文化、陶冶身心。
古筝艺术历史悠久,曲目丰富,体裁广泛,从古至今众多的优秀演奏家更是生生不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创作了大量新的富有生机的优秀曲目,代代相传,在演奏技法上,先辈们也毫无保留教传后人,一批新生代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展现出山东古筝更为广阔的前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山东古筝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23岁想学古筝,会不会太晚了
古筝好学吗?什么年龄开始学比较好?
古筝好不好学?
古筝好学是相对的。比较容易入门是古筝好学的一大因素。一般情况下,每天练琴30分钟~60分钟,6个月下来就可以弹一些较简单的曲目。因为古筝是固定音高的乐器,故而好学些,而且自然音阶比较悦耳,容易上手,但是入门简单,精通却是非常难的。
很多人问古筝到底好学吗?其实笔者告诉你什么乐器学到高级都是相当困难的,但对于入门乐器相对而言,古筝还是比较好学的,学到古筝4级一般人都能达到,但要达到10级或者高级水平就得下苦功夫了。
什么年龄学古筝比较好?
一般情况下,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开始学筝比较合适,这时孩子的指关节相对来讲已发育到一定阶段,弹弦的力度能基本体现,学琴的技艺能在老师的控制之下得以地进行。而古筝非常能够修身养性,几岁小孩到六七十岁中老年都可学习所有任何年龄段的爱好者均可学习.
一般咱们现在学古筝的孩子,通常从5岁就开始古筝的学习了。我个人认为从5岁这个年龄,从孩子的发育、手指的条件,和他整个的记忆,学习古筝的音乐感受能力来说,他都具备学习音乐这样的基本条件。古筝这个乐器是一个多旋的、柔暗发音的乐器。
我认为,学习古筝的最佳年龄是4岁到7岁之间,这时的孩子正处于要被开发的状态,那么,我门早一些对孩子进行这样高素质的教育又能开发孩子的潜力,又能让孩子培养音乐自我的气质,一举多得,那有的家长可能要问:我的孩子那么小,她能听明白.能学会吗?这么问题很好解答,孩子学习古筝就像学习开口叫爸爸,妈妈一样,需要一些过程,若能找的良师就会比较好,因为老师会带着你的孩子走过这条艰难的路程,有句话叫万事开头难.当然,等孩子入门后,只需老师的点化就可以了,就不会像刚学琴时那么艰难了.
有的家长又问:我的孩子大一些就不能学琴了吗?那也不是这样的,在我的众多学生里有很多上小学,中学的孩子,那门他们在学习音乐时的理解能力要比4岁的孩子要强的多,但是他们的手已经长成行,要想把她们的手型在错误的基础上改正过来,需要很大的耐心,那要些孩子就不会去吃这个苦去改正错误,而是很少的一部分有毅力的孩子在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会很麻烦.我们即要给她们纠正错误,还要按正常的课时进行后面的课程,很难.所以,我建议如果您的孩子要学习古筝,那还是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让你的一时疏忽,耽误了孩子的艺术梦想.
当前古筝发展之快,弹筝者之多是空前的。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古筝作为音乐的`载体还能保留多少纯粹的本色,也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的。 引自,沈阳市铁西区 李倩古筝艺术团回答
关于古筝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现在古筝艺术的发展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 演奏者只重视技术和有限的音乐,忽视了自身修养的提高。不懂得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积中汲取营养,更不懂得从人类文明和存在的角度看待艺术。学习十几年的演奏,也只是琴匠而已,根本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本身。普及领域里老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每年只围着考级的几个曲子转,考级制度除了普及民族音乐教育之外,还能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这一切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理智地看待民族艺术。
二、中国的书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 音乐演奏同样如此,作为艺术传达主题的演奏者需要通过气息的运用,将音乐思维深刻的表达出来。从而打动自己、打动观众。在音乐的行进过程中,我们不定向的把自己比做其他,或是挥毫泼墨、或是放声朗读、或是用眉宇间的抽动表现出内心的颤抖,但我们也应作为一片落叶、一捧沙土、或是一滴甘露,在瞬间的凝固中体味生命、感悟苍生。
三、作为老师:
1、首先应提高学生的视奏、分辨音色、感受音乐等能力。切不可手把手的教一句,弹一句。
2、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音乐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能因为老师爱吃甜就要求爱吃酸的学生也爱吃甜,这样,学生除了痛苦的装出很爱吃的样子之外留下的就是对音乐的厌恶。
3、决不能把音乐教育和中国现有的落后的应试教育等同起来。考级不是学习音乐的唯一目的。一纸证书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所以老师的教学应该在从提高艺术修为,审美品位等方面着手。培养出音乐人才而不是考级人才。
4、要尊重原创。不要根据自己的演奏习惯改写原谱(乐谱印刷错误的情况除外),我们各式各样的演奏谱太多了。原因除了民间音乐搜集整理的不确定因素外,也说明我们还没有脱离民间老艺人各自为尊的习气。
四、作为学生:
1、一切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以锻炼自身能力。初期尤其要提高视奏能力,一个演奏者如果视奏能力差,如同朗诵者不认识字一样,可以说是失败到了极点。
2、多听多唱。音乐的最初形式就是用唱的方式表达的。不张嘴唱是不可能在脑海中形成音乐概念的。这如同聋必哑,哑必聋。
3、除了本专业外,要多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国的音乐大部分原于地方戏曲,而且与中国的文学和历史息息相关。所谓艺术修为,也就包含了文学,历史乃至哲学等学科的修为。
4、要善于观察思考。音乐家的思维是不同于一般人的。因为音乐是纯粹的情感艺术。音乐家也是情感极其丰富的,音乐所传达的是音乐家真实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思考,在音乐家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哪怕一片落叶,都会成为一部宏大的而富有的音乐作品。
如何学好古筝:
一、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是有效练习的起步和关键。
(1)按时定点:因为人的生理机能常常是受到生物钟控制的,所以按时定点训练可以养成定时对感受音乐的兴奋习惯。这样能够让练习者快速进入训练状态,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作用。不言而喻,所谓的抽空练习的效果就完全相反了。
(2)连续不断: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和练习是始终保持学习进取心理状态的唯一方法。间断了的学习和练习再要继续时,都需要有一个"热身"过程才能重新进入状态。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大大的降低了学乐器的效果和作用。
因此,最节省时间的学古筝就是:工作再忙、学习再紧、生活再累,那怕是进度慢一些,练习时间少一点都应该做到"按时定点","连续不断"。常言道:"不怕慢,只怕站",就是这个道理。
二、明确练习的目的
要想练习的既省时,又有效果,就必须明确练习目的。漫无目的地练了几个小时没有丝毫进展,不但会令你苦恼,并且会使你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信心。
因此,在练习前应静静地思考一下:这次练习的技术难点是什么?要解决哪几点问题?上课时老师的提示是什么?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你的能力和这次所练习的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这样的练习要比那种无目的地反复练习有价值得多。
三、学会默练
默练就是不用乐器进行练习。默练是依靠内心体验的练习方法,其作用是非常惊人的。由于默练时没有演奏技术上的负担,因此可以完全按照乐曲的速度、强弱、表情等细节在头脑中想象。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增强乐谱的记忆力和找出自己在练习中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和丰富音乐的感觉。
此外,默练不受地点、时间的局限,可以随时进行练习。默练可以使你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视谱练习与背谱练习相结合
我们在学习一个乐段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反复奏了无数遍的乐段是否正确无误。错误的重复只能是养成了改不掉的坏习惯。
"视谱练习"为的就是把每个音,每个节奏,都弹的准确无误。"背谱练习"为的是做到"胸有成竹"地把乐曲潇洒自若的表现出来。因此,在学习器乐演奏中视谱练习和背谱练习都不可少。
初学某个乐曲时,在通过了练习前的默练后,就可以进行认真仔细地视谱练习。待视谱能完整的演奏该乐曲时,即可进行背谱练习了。为了确保其正确性,在能够背谱演奏后,应再次视谱练习,从中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五、慢练与快练相结合
在练习到速度快,技巧又较复杂的乐段、乐句时,用把速度放慢一倍或二倍的慢练来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在练习技巧并不复杂的乐曲时,不根据具体情况而一味的运用慢练的方法,那就不太合适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如果把一首乐曲放慢来演奏,这时它已经成了似是而非的另一首乐曲。长期如此,不仅会让练习者丧失了正确了解这首乐曲的能力,而且还会逐步减弱他们对音乐表现的积极主动性和乐感。
正确练习方法是慢练与原速演奏相结合。在学习一首新作品的初期,一旦完成了指法、节奏时,就得考虑正确的速度要求。再把一些技巧较复杂的乐句通过慢练,确定了指法的正确和协调了左右手动作后,就应该开始用原速进行练习。只有原速演奏,才能真正理解乐曲,才能真正发现所存在的不足和技巧的问题,也才能找到真正需要慢练的地方。要记住,练习时应该做到:困难点重点练,易错点仔细练,慢练与快练结合练。
六、不可忽略的左手的按颤技巧练习
在演奏中左右手拨弦发音的作用是明显的,出现的错误也容易被察觉的,因此人们往往在练习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左右手的拨弹上。这并没有什么错,但由此而忽略了左右手按颤技巧的练习那就大错特错了。
古筝演奏中,左手恰到好处的"吟、揉、按、滑"是筝乐表现力的"灵魂"所在。"以韵辅声,音韵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色所在,左手按颤技巧运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古筝演奏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缺乏了左手的按颤运用,筝乐就淡而无味的失去了光彩。由于左手按颤技巧和表现手法不那么具体,又富于美学性质,要想练习好左手按颤技巧其实又是最困难的。因此,在练习中必须认真仔细的琢磨左手按颤技法,决不可忽略。
;传统文化影响下古筝艺术发展的坏处
从年龄上来说,学习古筝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小孩4-5岁就可以学,成人5-60岁还仍然有人在学,20多岁学,谈不上晚。学古筝最主要的是自己要勤练琴,老师教的是方式,自己需要勤练和摸索,技术才能提升,兴趣起到关键作用。
古筝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学习古筝有一个公众号很不错,叫“古筝小课堂”里面有很多关于古筝方面的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还有专业古筝老师在线辅导,希望对你有多帮助。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一共10级。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也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0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弹拨乐器,是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背景,后经过各种背景又分为多家流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内蒙筝派、朝鲜筝派等最为出名。因古筝音色可轻柔、可方刚、可低沉、可洪亮,受到很多人的喜欢,至今,古筝发展的非常广泛,学习的人较多,所以,如果喜欢古筝,就去学吧,不晚的。
中国古筝的发展及分类
传统文化影响下古筝艺术发展的坏处?古筝艺术发展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其中体现在以下方面:1、古筝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戏曲、说唱等民间艺术结合,提升了古筝艺术发展水平,促进了各具特色的流派的形成。2、不同地区的风格和流派也各不相同。3、古筝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还会结合传统文化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实现相关音乐风格的有效形成。
中国的民族传统乐器有古筝,他的作用是什么。相当与什么角色。是帝王还是游侠?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筝有多少根弦
中国民族音乐 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T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较少取纯器乐表演的形式。民族器乐的实用性使不少器乐曲牌因用于不同场合而产生变化。
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标名性标题只给乐曲取名以示甲与乙之区别,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工尺上》、《四段锦》、《九连环》、《十景锣鼓》等。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赛龙夺锦》等。
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如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见。
创作中各种变奏技法被广泛运用。民间艺人在一首曲牌反复演奏时,善于用各种演奏技巧对旋律作加花装饰而形成变奏,如《喜相逢》(笛曲)、《婚礼曲》(唢呐曲)等。“放慢加花”也是一种常用的变奏手法,它将“母曲”的结构成倍扩充,同时作加花装饰。如《欢乐歌》(江南丝竹)、《南绣荷包》(二人台牌子曲)、《柳青娘》(潮州弦诗)等乐曲都把“放慢加花”的段落安置在“母曲”之前。另一种变奏手法是取变化主题的结构,如二胡曲《二泉映月》主题在其后的五次变奏时作句前、句中或句末的扩充和紧缩。而琵琶曲《阳春白雪》中之《铁策板声》则取结构次序的倒装。这种结构次序的变更在锣鼓段中更为常见。
20世纪20年代以来,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器乐的继承和发展做过一些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继续对各种优良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加工、改编,使乐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同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品。乐器改革方面,在统一音律、改良音质、扩大音量、方便转调、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等新品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的民族音乐,来自于民间的成分比较多,体现民间悲苦情绪成分比较大(特别是二胡曲),是民族音乐的主流,比如二泉映月,比如江河水,比如流波曲等,而统治阶层、文化阶层的音乐悲苦情绪就不那么重,比如春江花月夜,比如春节序曲,比如北京喜讯到边寨等,但这不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主流。就此说来,中国的文化阶层对中国的民族音乐的贡献不如民间艺人。
欧洲的小提琴、钢琴等器乐曲总是充满情调。
西方的音乐是贵族音乐,中国的音乐是贫民音乐。西方音乐多半是有过正规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有名有姓的大音乐家经过创造加工而出来的,理所当然就有贵族式高贵的血统,典雅的气质。而中国的民乐多半来自民间,无名无姓,就像一个街边的乞丐发出的痛苦的呻吟,经过逐个传唱慢慢发展起来的,虽然旋律也很优美,但总是带那么一种浓厚的悲彩。
贵族音乐适合在社交场合公开演出,给人以气势和震撼的效果,比如交响乐、芭蕾舞音乐。而贫民音乐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细细品味其中的人生韵味,其细腻委婉的风格更容易从内心深处打动人,对个人的情绪、性情、甚至性格的影响更为深远、长久。
研究和聆听贵族音乐的人容易受到音乐的激发产生,也容易变得狂躁、傲慢、不可一世;研究和聆听贫民音乐的人容易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但也更容易让人心静、理安。
二胡是平民(贫民)音乐 确实如此!
也可以这样说,二胡不能作为中国古代的乐器的代表!
而在一些国外作品中凡涉及中国的场景时,一般都用二胡作为背景音乐,我认为这是不尽合理的!尤其是日本的一些动画,游戏中,如三国志,封神演义等,难道商周。三国之际就有二胡了吗?
我认为古筝就比二胡有代表性的多,只可惜古筝传到日本去之后,就几乎被作为其代表乐器了,而在大多数日本人心中,二胡却成了中国乐器的代表!这与和服,旗袍是一个道理!
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二胡的起源:
二胡,又名胡琴、南胡、嗡子、胡胡。由唐宋以来的奚琴、桴琴、胡琴演变而来,二胡由琴筒、琴杆、弦轴,千斤、弓子组成。二胡定弦,音域约三个八度,音色刚柔多变,有精巧灵活的特性,发音可以持续不断,强弱变化自然,还能奏出独特的模拟效果。
古筝为中国民族乐器宝库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关于它的历史,目前见到最早记载筝的文献是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 李斯谏逐客书》一文,其中描绘了以筝等乐器为歌唱伴奏的情景,因此后来也称筝为秦筝。但根据晋鱼豢所著的《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游楚也善弹筝,故筝的历史可能追溯到先秦时期。见于记载的著名筝手还有秦朝时期邯郸的罗敷等。根据以上史实,筝在中国至少也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古筝只有五根弦,到战国末期已发展到十二根弦,唐代又有了十三根弦,至清代已增至十六根,所用的弦也开始由丝弦改为金属弦。到现代古筝已发展到二十一、或二十五根弦
我认为中国民乐的代表乐器不能简单地看历史,如果看历史,二胡属于胡琴的一种,是外来品(相对代表中国的汉民族来说),被推选为代表乐器的机会一点儿都没了。
我认为更主要要从她表现力的内涵、普及程度、与人们思想的融合度来看。无疑,二胡无论在叙事还是抒情方面,都有符合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柔中带刚的气质,二胡发出的那种柔和、低沉音色更适合表象一些被彩的曲调,这与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坎坷多变的历史基调相吻合。而 二胡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演奏起来不受场地限制等因素,是众多民乐爱好者的首选。中国人外表上放达,但骨子里却很低调,思想上更容易接受比较p平民化的东西。
而古筝相对来说表现力比较弱,因发出的音调具有高雅的气质,构造比较复杂,价格昂贵,一直只在贵族阶层流传,所以,不具有代表中华民族的普遍性。
因此,二胡应该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
中国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是繁花丛中最秀丽的一朵,它曲目丰美,音韵古雅,风格多姿,色彩浓艳。其风格和色彩往往与其流传地区的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和曲艺有着密切的血缘联系。这是因为每个地区流传的筝曲本身就是这些姐妹音乐艺术中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艺术活动中逐步脱颖而出,经过代代演奏家的反复实践,精雕细琢,使其不断升华,从而形成了一首首精致而完美的古筝独奏曲。因此,人们把传统筝艺流派按地区区分而命名为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即雅托葛)、朝鲜族的延边筝(即伽揶琴)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九大流派的乐曲遍部全国各地,正如我国名扬四海的古筝大师曹正先生所说的可谓“茫茫九派流中国”。
山东派 :风格粗犷古朴,非常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其代表人物有黎连俊,高子成等。这个筝派的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四段锦》、《天下同》、《美女思乡》等。
河南派 :明朗流畅,风格活泼。代表人物有:魏子猷、曹东扶等。代表曲目有:《落院》、《和番》、《打雁》等。
潮州派 :柔美婉转,意韵深远。代表人物有:郭鹰、苏文贤等。代表曲目有:《寒鸦戏水》、《秋思曲》等。
客家筝 :典雅文静,秀丽委婉。代表人物有:何宝泉、等罗九香等。代表曲目有:《出水莲》、《蕉窗夜雨》等。
浙 :抒情性,戏剧性很强。代表人物有王撰之等。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将军令》等。
古筝有21根弦。
具体说明:
最初的古筝,只有五根弦。经秦国著名将蒙恬改造后,古筝发展到12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对古筝成功的改革。12弦古筝延续使用了数百年,直到唐朝后期才出现了13弦古筝。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的弦数也越来越多,音域也越来越宽。出现了16弦、18弦、19弦、21弦、23弦、25弦等,直到今天,发展成为通用的21弦。筝身长1.63米的21弦古筝,被称为标准筝。筝弦,也有过去的丝,动物筋等生物性材料制作,改为现在的钢丝弦和尼龙缠弦。
古筝起源: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筝是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一共10级。
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古筝的构造:
面板:
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
筝头:
用木、紫擅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筝头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筝的筝头是固定琴钉的)。在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出音孔上有个音窗,供出音之用。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筝,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