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介绍及历史背景_古筝的历史故事
1.古筝的特点是什么
2.著名筝曲的背景介绍知识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
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
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
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筝,通常人们又把它叫做古筝。这恐怕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
族特色,以及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有关。在古代,筝还
被称为秦筝、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
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有的说筝是由乐器本身的音响效果命名的
;有说是二人争瑟取其相争的“争”字而得名的;也有说是因“秦皇奇之,立号
为筝”的;还有说是“蒙恬(将瑟)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筝然。”(唐刘
贶《大乐令壁记》)。这几种说法,以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命名的论断比
较合理。在历史上,我国有着以音响效果命名乐器的习惯。如磬,是按以物击石
发出的“铿、铿”一类音响命名的;瑟则发出了浑厚、柔和的“瑟、瑟”之音。
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就说
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
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
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
对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
第一种认为: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
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
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
宋代《集韵》中载有:“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
,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
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
.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
二人争瑟,由争夺而产生了“筝”,这种说法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只是传说
而已。
第二种认为: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
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话中,有
两处谈到筝,即“弹筝博髀”和“退弹筝而取韶虞”。这在时间上比蒙恬发迹之
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筝的说法是靠不住不的。在《旧唐书.音乐志》中,&
127对蒙恬造筝也持否定的看法。至于蒙恬改革筝的说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
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
了筝。
第三种认为:早期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云:
“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
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从历史材料看,早期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都是五弦。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
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
、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
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
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筝流行于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正如《战国策.&127齐策》中一段
话所述:“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又如西汉桑弘羊
《盐铁论.&127散不足篇》中所述“.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
已。&127”可见筝在民间流行的广泛性。筝发展到汉代已出现了转调。候瑾《筝
赋》中记有:“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是用移动筝柱来转调的。十三弦
筝,在隋代就已流行,隋文帝开皇雅乐中首见载有十三弦筝的使用。隋代筝的演
奏中也用了移柱转调的方法:“促调转移柱”(王台卿诗),“调宫商于促柱”
(顾野王赋)。
筝在唐代音乐中广泛使用,如用于礼乐之雅乐中。
筝在宋代也流行较广。宋陈炀《乐书.宋史.乐志》中记载:“本朝十三弦筝
,然非雅部乐也。”
筝的演奏艺术进一步提高,明代已用十五弦筝。据明代《敦煌实录》云:“
索函宗伯夷成善弹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
:雍门周。”
清代的筝有了新的发展,值得重视的是,清代十四弦筝已用了七声音阶的定
弦。在《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有:“筝似瑟而小,十四弦。.&127各隋宫调
设柱和弦以谐律吕,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
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这里说的“五声二
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即指七声音阶定弦。另据记载,清康熙年间,曾有人
用筝等四种乐器在宫廷合奏了康熙根据琴曲改编的“平沙落雁”。当时还有人用
筝独奏了变调“月风儿”。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筝逐渐流传到全国不少地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奏
风格和地方流派,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等。在延边朝鲜自治州,
筝又演变发展为伽揶琴。筝还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标签: 古筝知识
古筝的特点是什么
古筝《行者》创作背景如下:
古筝行者表达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都是表达思念和向往的情感呢。《行者》是一首别具风格的秦筝艺术新作,由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魏军创作于2015年,踏着千年古丝绸之路,追寻沙漠中消失了千年的绿洲古国—龟兹。“向往你神奇般美丽的存在,曾传播着神圣的道义与文明。一路走来,心中再现你曾有的光辉与辉煌。
有筝与钢琴、筝与交响乐两个版本。此曲吸收了西安鼓乐《婆罗门引》的素材创作而成,作品中不仅有古筝传统的表现技法,同时也包含了带有创新思维的现代技法。西安鼓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乐种,起源于隋唐已有千年历史,是以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流传至今的古老乐种,又称"长安古乐"、"西安鼓吹乐"'。
古筝曲,定风波和行者难易程度,因人而异,都是古筝十级考级曲目。古筝协奏曲《定风波》,包含各种各样的音色,慢版--快板--慢版再现,需要演奏者很好的认知,同时做好音色控制,触键方式主要有贴离、贴贴、离贴、离离四种。
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演奏技巧:不规则重音扫摇和指摇、大跨度双手反向点弹、同音特点快速指序等等,保持旋律节奏的连贯与顺畅。古筝曲《行者》,是一首洋溢着唐文化流韵,又充满着古印度音乐风格的作品,它的旋律不仅渗透着东风的审美意识,也蕴含着古印度文化,从这些音符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行者》一共四个部分:引子、慢版、快板、尾声,这种多段体结构形式,由乐曲的音乐意境和情感内涵决定的。乐曲中双摇、快速指序的应用,是对弹奏者的考验。
著名筝曲的背景介绍知识
古筝的特点是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
相关介绍: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
古筝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了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等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
古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古筝音乐一般具有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内容的感情性这些特点。
古筝音乐在古代就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其性表现得比较突出。弹筝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特别是文人把古筝艺术融入诗词歌赋中,对他们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百度百科-古筝
著名筝曲的背景介绍知识
导语:相信大部分人是听过古筝曲子,但是听不出来古筝曲子的背景和故事吧,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著名筝曲的背景介绍知识,欢迎大家参考!
1、 《十面埋伏》的重点段落是:
“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描写刘邦用十面埋伏之计击败项羽的激烈战斗场景,音乐格调昂扬。
2 、《霸王卸甲》的重点段落是:
“楚歌”、“别姬”。作者无法回避项羽失败的史实,但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描绘项王悲歌壮别的场面,音乐格调悲壮。
3 、《广陵散》 介绍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筝著名大曲之一。汉魏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现有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
4 、《寒鸦戏水》 介绍
潮州筝曲。余江荔演奏,扬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寒鸦又名欧鸟,这是一首著名的潮州筝曲,是潮州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请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5 、《黔中赋》 介绍
徐小林曲,邱大成演奏,胡晓旭指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伴奏。选自《建昌月—邱大成—筝弦声以和乐》。“黔中”为贵州地区之古称,作曲者吸收了中国西南,贵州地区的苗族、侗族的音乐,作为本乐曲的创作素材,并揉进了筝乐演奏的现代技法,充分地表现出了贵州地区少数民族之神秘多样风情与面貌。全曲共分三段:琵琶咏、木叶舞、黔水唱。
6 、《瑶族舞曲》 介绍
刘铁山、茅沅曲,伊其颖改编。余江荔演奏,扬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本乐曲原为西洋管弦乐曲,后由彭修文改编为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流传更广,优美而抒情的慢板旋律伴随微微的鼓声,宛如阿娜多姿的少女们在明亮的月光下翩翩起舞,乐曲越来越热闹,恰可生动地描绘瑶家儿女在喜庆佳节时的歌舞场面。改编成古筝演奏曲后,本乐曲从各个角度都发掘了筝的表现力,在慢板部分所运用的摇指技巧不但细蜜、流畅、而且富有音色和力度的变化;左手在低音区摸拟长鼓击节的音型,则明白地表达了鼓声的音响形。
7 、《彝族舞曲》 介绍
王惠然于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音调编写。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月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乐曲刻画了恬静朦胧的山寨夜景,描绘了姑娘们轻逸俏皮又略带羞涩的舞姿……
8 、《战台风》 介绍
王昌元曲。余江荔演奏,扬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台风是热带及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特征之一,强大的气团挟带着气势汹汹的豪雨,所到之处,总是免不了要造成破坏,经常酿成令许多人流离失所以及农作物损失殆尽的天灾。本乐曲以融汇了传统与现代多种技巧,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台风来袭时风强雨急的情景,全曲气势磅礴,节奏紧凑,一气呵成,在中间一段优美流畅的慢板过后,接着快板主体再现,象征人们奋勇与天搏斗的英雄气概。
9 、《春江花月夜》 介绍
古曲,邱大成改编,筝、琵琶二重奏,吴俊生琵琶演奏,邱大成古筝演奏,选自《建昌月—邱大成—筝弦声以和乐》。乐曲根据琵琶古曲《夕阳萧鼓》改编而成。用主题变奏的手法,多次反复,既表现了微波荡漾、优美宁静的春江景色,又描绘了撸声急促,波浪起伏之情景。
10、《 秦桑曲》 介绍
周延甲曲,余江荔演奏,扬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本乐曲是一首极富地方色的新筝曲,虽然筝源于秦而盛于唐,“真秦之声”的筝乐而在其发源地,既今之陕西地区,几近绝响;于是近些年来,秦地筝人纷纷吸收当地的戏曲和民间音乐,改编或创造了若干筝曲,《秦桑曲》既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秦桑曲》题材取自唐著名诗人李白《春思》一诗:“燕草中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描述一个坚心等候夫君的妇人迹疏而心志不移的情操,虽已是春风撩人,春思绵绵,然她仍然明志自警,对在燕地的丈夫一往情深,乐曲创作之音乐素材来自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眉户”声腔及“碗碗腔”子音调,曲中的4音均比本位音略高,但不及#4,7音则比本位音略低,但又不及d 7 低。
11、《 雪山春晓》 介绍
范上娥、格桑达曲。余江荔演奏,扬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西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其平均海拔在四千五百公尺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高山纵谷绵延不绝,由于山脉高度多在六千公尺以上,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遍:到了春夏,虽然山顶依然白雪皑皑、冰河蜿蜒,然山底却是绿草茵茵,野花遍地,中段则林木茂密,急流如奔,这样一山之中,山谷与峰顶间节节不同的气候带分布,提供了绝佳的地理条件成为著名的生物宝库,不但在高山林野深处生长着各色各样的奇花异草,更孕有许多稀有动物。本乐曲又名《拉萨河畔》,籍着娴熟流利的古筝技法,描摹出神秘肃穆的西藏高原上,闪耀的阳光照映出一片白雪皑皑的秀丽景色,以及藏民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心情。
12 、《香山射鼓》 介绍
曲云曲。余江荔演奏,扬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本乐曲以烟雾缭绕的香山为题材,对该山景的神秘色彩多作描绘,并且十足地表现了朝山众香祈福,叩首礼佛的虔敬心情。
13、《 渔舟唱晚》 介绍
河南筝曲,娄树华曲 曹正译订。余江荔演奏,扬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这一首具有典型中国风格的五声音阶作品的流传,对筝乐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乐曲系于1938年由娄树华先生根据古曲《归去来》的片段素材加以编曲,变化发展而成:标题则取自唐朝王勃《藤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句,曲意在描绘夕阳西下之际,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渔民们款乃归舟,尽兴抒发欢愉之情,旋律优美、流畅、素雅、恬静、脍炙人口,韵味隽永。关于《渔舟唱晚》一曲的由来,近年来亦有一种说法指系金卓南先生根据山江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日》、《流水击石》改编而成,其后,金先生将此曲传授娄树华,娄先生再于1938年加以改编。
14、《 出水莲》 介绍
罗九香谱,何宝泉整理。余江荔演奏,扬洁明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伴奏。本乐曲系广东客家筝曲,有中原古曲的风貌,音调古朴,淡雅优美,相传曲意出于周墩颐《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妖”句子,籍着水莲花秀美的风韵及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来比喻学识涵养均丰的谦谦君子。南宋时期,河南一带百姓为避元兵之掳掠,南下迁居下粤东和闽西,当地人称之为“客家”,当时由客家所传出之音乐称“中州古调”,受到当地语言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历经数代,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音韵的民间乐种,既“客家音乐”,也称之为“汉调”或“汉乐”。
15 、《洞庭新歌》 介绍
取材于湖南民歌,王昌元、浦琦璋编曲,雷靛演奏。此曲作于13年,是根据湖南民歌《洞庭鱼米香》进行改编的。乐曲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以及人们由衷的欢欣喜悦心情。
16 、《汉宫秋月》 介绍
南北古筝经典之汉宫秋月,山东筝曲,原为“十八板体”曲式结构(全曲分为八段,称八板。每段八拍,惟第五段多四拍,总计为六十八拍。民间习称六十八板)的乐曲,经过长时间对旋律、节奏的调整和发展,成为一首有标题的筝曲。意在表现古代宫女的悲怨情绪。恰当地运用了揉、吟、滑、按等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
17、《 建昌月》 介绍
徐晓林曲 ,邱大成演奏,胡晓旭指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伴奏。选自《建昌月—邱大成—筝弦声以和乐》。建昌,系今中国四川省西昌之古称,本乐曲曲首以恬谈、安静、平实无华的作曲手法,表现了浩月当空的建昌美景;全曲具有浓郁的西蜀风韵,令人不禁对古城回味不已。
18、《 柳青娘》 介绍
南北古筝经典之柳青娘。活五调,何天右传谱,林毛根定筝谱,潮乐中有轻六调、重六调、轻三重六和活五调。四首《柳青娘》活五调是活五调乐曲中代表曲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