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花三弄是哪三弄?

2.我想学古筝的,但是有一些疑问。

3.古筝曲拷拍什么意思

4.中国古典古筝名曲有哪些?

5.最经典的古筝名曲有什么?求推荐。

什么是古筝变奏_古筝的变调认弦示意图

古筝曲《纺织忙》是古筝考级3级曲目。

《纺织忙》是一首具有岭南古筝音韵的变奏曲,在双手交替演奏中,运用大、小和弦及刮奏等手法,通过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出编织工人劳动的情景。

以下是古筝曲《纺织忙》曲谱:

梅花三弄是哪三弄?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有“秦筝”之名,但是若从行文来看,又有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那就是“击瓮、叩缶”与“郑卫桑间”对举,而“弹筝、搏髀”又与“韶于、武象”对举,因此接下去就有“今弃叩缶,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这儿的对举显然不是为了文,而所对举的乃是“乐”于“舞”的形式和内容,所谓“郑卫之音”,就是“桑间濮上”,乃是郑过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就由此可见“叩缶、击瓮”乃是秦国当时的民间音乐,就是“韶虞”就是“韶箫”,也就是孔子听了后赞之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据说此乐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乐;这音乐显然不是民间音乐,而是宫廷音乐。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筝的产生就相对完善也就理当比李斯书《谏逐客书》要早一些。 关于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些大同小异的传说也正好说明这些说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识而言,瑟分为二就就成了破瑟,岂能算筝?若将瑟破为二而修补成筝,恐怕远比制作筝、瑟要难吧?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其发音的性质而得名,刘熙《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从后文来看,起初的筝与瑟并不密切,这就失去了筝瑟音色对比的意义,从而使此说显得难以使人全信。 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既然“分瑟为筝”之说不可信,那么出事的筝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么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从应邵的《风俗通》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 古筝 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以上两条资料颇值得我们注意,应邵乃东汉末年(二世纪末,三世纪初)人,他所记的“五弦、筑身”,乃是按照《礼乐记》的记载,并非亲眼目睹,而他所见的“并、凉二州,筝形如瑟”,却未提及其他地区筝形是否有异。唐代末年的杜佑,乃是九世纪人,他在《通典》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筝完全如瑟的形制,这形制也符合正统礼器的标准。当然,杜佑同时也提出了对“蒙恬造筝”这一传说的疑问。 筝究竟是否为蒙恬所造?近年有人认为蒙恬乃文武全才,他造筝也完全具有可能性。但是根据年代来看,蒙恬造筝并不具备这种可能性。蒙恬祖父蒙骜,死与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此时蒙恬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即使青年的蒙恬有制筝的才华,制成后却要它在短短数年内就流行秦国,并成为当时秦的宫廷乐器,看来不具有这种可能。更有人说,筝乃蒙恬筑长城时所造。这一说法就更不具备可能性。因为蒙恬修长城,乃是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以后之事,这比李斯呈《谏逐客书》至少要晚十六年! 亦有说蒙恬所造为“笔”,古繁体“笔”与“筝”近似,因为记载失误,于是以讹传讹有此说。 古筝训练书籍 应邵《风俗通》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瑟,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如真的瑟、筑、筝的样式雷同,那么我们只能认定筝与瑟的差别除了音色有别而外,外在的差别主要在于弦数,即:瑟有二十五与五十弦之分,而唐代的筝仅为十二弦与十三弦,当时的筑也发展成为十二弦与十三弦,那么筑与筝之间的区别又在何处呢?《通雅》在筝明“踏步筝用骨爪,是、长寸余,以代指”;而在注筑时引《释名》的说法:“筑,以竹鼓之也”。如此看来,其实、差别主要在于筝是弹拨乐器而已。当然,《通雅》还在筑明:“似筝,细项”,这“细项”便成了筑与筝形态上的主要差别。原来初试的筑,是要以左手握住颈部而用右手击奏的,故而“细项”,唐代已长四尺余,显然无法握持,这细项看来乃是保存了旧有体制而已。《通雅》在筝这一条目下还注上了“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的说明。这一注释在于说明CHOU(手部 诌去言)与轧筝本是同一器物,其名称的差异仅仅是一为弹奏、一为拉奏而已。 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筝乃传自外国。日本的田边尚雄在他的《东洋音乐史》中就提出了筝是战国末期从西方传入秦国的观点。日本的另一学者林谦三则认为田边尚雄的论据不足。 从以上讨论可知,无论是筝似筑还是筑似筝,筝的初试形态至今并未弄清楚。因此,筝的起源至今依然还是个谜,还需要我们继续探求。关于筝的起源的探求,显然是无法从文献中寻求根据的,看来必须求助于考古的新发现。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 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561235612356i235)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F调,D调或C调很少使用。 客家筝和潮州筝长期在一个地区共处,自然会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它们有不少曲目都是相同的,所用筝的形制也一样。至于不同之处,例如,客家筝用的是工尺谱,潮州筝用的是二四谱;演奏时,客家筝多用中指,潮州筝则相对多用食指,而且,前者滑音的音程和起伏多大于后者,使筝声余音缭绕。在风格上,客家筝悠扬深长,古朴典雅,潮洲筝则流丽柔美。 广东汉乐的古筝演奏有久远的历史,它是以《汉皋旧谱》(即汉调音乐)为主要依据,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而形成了文静含蓄的风格。客家筝曲是由客家音乐中“丝弦音乐”的合奏形式(由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组合的小合奏),经过历代客家筝人的丰富、充实、发展、提炼而逐渐形成的独奏曲。 客家筝曲目繁多,有“大调”、“串调”之分。大调严格为六十八板,这是和河南的板头曲一致的,其余为串调。 客家筝曲以古朴优美、典雅大方见长,《出水莲》可以说是这一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串调板无定数,具有戏曲音乐的特点。为了便于乐曲调性的掌握、技法的运用以及乐曲内容的发挥,又将乐曲分类为“软套”、“硬套”和“反线”。传统的手抄工尺谱及印行本,大多记旋律骨干音的“调骨”,奏时由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对客家音乐的修养而编配指法和“变奏”、“加花”。 浙江筝:即武林筝,又称杭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

满意请纳

我想学古筝的,但是有一些疑问。

明朝琴著《伯牙心法》上说到“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音写最清之物,亦其有凌霜声韵也”。怪不得文人墨客都深深的钟爱,琴与梅都是有古朴典雅幽逸的情调 , 是大家更为心爱的2个精神支柱。《梅花三弄》是我国古典乐曲的一块国粹

自明朝初期朱权的《神奇秘谱 》传谱至今,通过一代代琴家持续承传,更新改造与充分发挥 , 新的谱本和弹奏设计风格五花八门。加上箫、笛、琵笆等器色也多积极开展诠释协作,危害极为广深,变成深受大家钟爱的中国古曲之一。

梅花三弄的“三弄”一是指《梅花烙》、《水云间》、《鬼丈夫》三个迷人的爱情故事。二是指三个变奏,正由于“主题风格”在古筝的不一样徽位的泛音上演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位置弹奏)。《梅花三弄》是改编于琼瑶的爱情剧,由沈怡导演,琼瑶导演。分成三部著作《梅花烙》、《水云间》、《鬼丈夫》;讲述了三个迷人的爱情故事。《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写为琴曲。“三弄”就是指同一段旋律不断弹奏三次。这类不断的解决致力于喻红梅花在寒风中广论绽开的风姿、不曲顽强的性格和快速向上的气魄“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

正由于“主题风格”在古筝的不一样徽位的泛音上演奏三次,故称“三弄”。“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成像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带有不一样的魅力。一度盛开稀缺,欲露还藏;二度盛开大面积绽开,满枝飘白;三度盛开稀落,有嫩芽相随,代表着春回大地。 之后有琼瑶的“梅花三弄”意味着三个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云涧。红梅花一弄断人肠 红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起。

古筝曲拷拍什么意思

1.虽然我从8岁开始学古筝到现在有10多年了,可是说实话古筝我还真不会选,家里的琴都是老师介绍,厂家订做的,只要品牌过硬,琴音的质量绝对是有保障的。我家里有两架,都是龙凤牌的。其实说白了,价格贵的,的确质量挺好,不过要有老师指导,不能瞎买。

2.其实练琴的,除了乐感,理解能力,更多的是热情,毅力,勤奋。如果手型漂亮,这可以给外在加分,但并没有多大影响。至少,我从来不觉得我的手天生就是弹琴的料,不比其他同学又长又细,可是即使手又短又粗,只要用心练,照样可以弹得非常好。

3.谈流行歌曲嘛,只要把基础的指法学会,一些比较简单的技巧学会都可以弹得很好听的,因为流行曲谱一般都只是标了主旋律,非常简单,等到了一定水平,如果需要润色,可以自己给曲子添加左右手配合啊,变奏啊什么的。

有一点想跟你说的是,虽然古筝弹一些带有古韵的流行曲像东风破,梅花烙等真的很好听,在某种场合如一些非专业性质的演出加上伴奏还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不久前就试过,反响很好),但是当我在老师面前练的时候,老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是不太满意的,她觉得这种演出形式太过花俏了,并没有显示内在的内涵。其实我学了这么久了,对老师的话还是很有感触的,听完心里也会觉得愧疚。但是实话实说,真正听懂古筝的听众毕竟在少数,要欣赏,总得有一些音乐基础。反正看场合吧这种东西,一般的普通的演出,目的在于性,在于吸引大家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这是弹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曲,不失为一种新颖的尝试,但是如果在庄重场合,或是专业性演出,展示你的琴技或展示古曲内蕴时,这就需要经典的古筝曲目了。(小小提议一下,《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既不难又好听,可以尝试学学,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不是听过了么?)

中国古典古筝名曲有哪些?

“拷拍”(又称“拷打”)1/4拍子。

潮州筝曲在速度、节奏、板式旋律的变化发展方面,也有独特的规律。变奏加花的规律,一般的程序是:

“头板”:(原曲)极缓板,应记为8/4拍,(现常见的一般多记成4/4拍),常见于“笛套古乐”谱,在严格保持头板原形的基础上压缩(或“填字”),速度加快成二板、三板。

“二板”:(一般称慢板),又可分为慢、中、部分。二板慢,为4/4拍的缓板;二板中为2/4拍慢板;二板快为2/4拍的稍慢板。

“三板”:为进一步揭示主题、渲染气氛由二板发展而成,也可分为慢、中、部分。三板慢:行板,2/4拍子,潮剧唱腔伴乐中常用。三板中:稍快板,1/4拍子。三板快:快板,1/4拍子。三板快的节奏变化一般有:

“拷拍”(又称“拷打”):1/4拍子,快板,在三板的基础上,保留旋律的骨干音,抽减一些音符(一般抽掉两个八分音符中的第一个八分音符),形成一系列的切分节奏音型,造成旋律的跳跃、停顿的效果。

“单催”(又称“一点一”):甚快板。将旋律骨干音均奏成1/4拍的八分音符来弹奏。

“双催”(又称“三点一”):急板。将原旋律骨干音均奏成1/4拍的十六分音符来弹奏。

最经典的古筝名曲有什么?求推荐。

中国古代十大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扩展资料

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即“南筝”(潮州筝)和“北筝”(河南筝和山东筝),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的“中国音乐”词条中写道:“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筝学派为代表。”

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又在南北筝的基础上分别衍生出其他几大整派,即“潮州、山东、河南和浙江”四大流派,到当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现一般分为九派,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最经典的古筝名曲有《云水禅心》、《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等,个人推荐这三首。

1、《云水禅心》

云水禅心的原意是“寄禅心于云水,是佛家的一首筝曲的名字,其意义在于清逸逍遥,尽在云水中;禅之意境,亦尽在云水中。”《云水禅心》的音乐真的优美,每次聆听总有新的感悟,总能使人尽情地沉浸在与世无争的自然境界之中。

2、《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3、《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