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古筝的传承_古筝 传承
1.别具特色的扬州古筝文化
仲尼琴筝,传千年之韵,制仁者之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和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至深。取仲尼二字,意在传承儒家思想文化和传统古筝精髓,将之与现代设计制作工艺巧妙结合,便成就出仲尼每一款独出心裁的古筝。仁义,礼仪,孝悌,忠恕等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要,在科技与人文的现代社会依然是不可磨灭的中坚力量,加载炎黄子孙的印记,随着血脉的延续而传承下去。
2004年,仲尼琴筝创建于古筝之乡扬州。占地面积有一万多平米,年产古筝万余台。经过十年磨剑,仲尼琴筝集古筝开发、研究、销售为一体,并通过与儒学的有机结合,使得仲尼出品的每款筝都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技术上,仲尼古筝运用了百联古筝研究院的核心技术,而这一核心技术也用于我国著名古筝品牌“琼花古筝”。
“传千年之韵,制仁者之筝”是每个仲尼人所肩负的使命。先知仁,后制筝,这是仲尼人制作出富有文化含义琴筝的不二法门。2014年,中国古筝网深感仲尼琴筝理念之崇高,使命之艰巨,注入巨资,旨在为万千筝友觅得一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筝。接受注资后的仲尼琴筝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制作工艺,产品形制,文化衔接等研究上。相信在未来,携手中国古筝网出品的筝,必将是传统文化筝的代表。仲尼琴筝,也会是古筝行业的一面旗帜。
仲尼琴筝,音乐与文化并举,琴筝与儒学共襄。
别具特色的扬州古筝文化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作为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扬州自古就有“千家有女先教曲”的传统,刘禹锡诗作“清筝促桂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女”所说的也是扬州古筝。现代扬州古筝事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筝界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已经在扬州举办了七届,金钟奖古筝亦永久落户扬州,扬州古筝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3以上。扬州也因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文化部授予“古筝之乡”的美誉。
扬派古筝是古筝流派中别具特色的流派。扬州地处长江、淮河、运河交汇之处,有吴头楚尾、淮左名都之说。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孕育出了灿烂夺目的区域经济文化,扬州盐业、漕运、冶炼、漆器、玉器等,以及扬州园林、学派、画派、戏曲、宗教等,这一特殊的商业消费城市。
从汉晋隋唐,至明清时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与扬州古筝事业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各种要素日臻完善。特别是清代,为扬州古筝业发展的重要流程,也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扬州古城再掀古筝热作了良好铺垫。扬州古筝及其事业的形成,是历史传统文化的沉淀,以及艺术传统发展的自然结果。
对于这个观点,我认为不能忽视、应该加强这方面深层次的研究、思索。扬州古筝与中国民乐的传承。古筝与广陵派、扬州评话、淮扬菜系等,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筝作为扬州音乐艺术的一朵奇葩,以其深沉的文化积淀,特殊的文化工具,引来世人的亲睐,应该说这是扬州古筝对中华艺术的一种贡献,是一种传承关系。
多次全国性古筝艺术学术交流活动在扬州举行,促进了扬州古筝产业的发展。据悉,目前扬州古筝企业已有120多家,古筝年总产量近20万台,产值达2亿元,创千万元产值的企业有近10家,拥有古筝制造专利100多项,古筝产量达全国古筝产量的三分之二,一些产品在全国性各种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
扬州传统的漆器和玉器工艺与古筝装饰完美结合,形成了“扬州筝”鲜明的特点和标志。以瀚韵古筝等知名品牌代表的扬州古筝制造业已经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成为扬州的特色文化产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